“三线”脉动蓄势待飞 东营实施《规划》一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7:4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从地图上看东营,不难发现,东营市地处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湾底”,属于沿海的“交通末梢”。多年来,东营在市内交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外的交通能力不是很强,这无疑对借助外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形成掣肘。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对东营市改善交通格局提供了机遇。东营市提出,以东营港为核心,整合港口资源,推动形成分工明确的黄河三角洲港口群;争取德龙烟铁路、黄大铁路东营段尽快开工,支持配套支线铁路建设,建设公路运输枢纽,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的连接,构建港口快速集疏运体系,推进与环渤海其他地区港口的合作对接;扩建东营机场,建成区域性支线机场。

为此,东营市实施“三路两港一场”战略,构建黄河三角洲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碧波扬帆,“两港”通大海

位于黄河三角洲东北部的东营港,探入大海约 10 公里的港口犹如长龙卧波,蔚为壮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四港中,东营港是省内距辽东半岛最近的港口,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规划》中要求“ 要强化东营港的区域中心港地位”,赋予了它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重大的责任和作用。

东营市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率先突破,必须迅速崛起港口,使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421日,东营市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召开会议,提出举全市之力,推动东营港突破崛起。去年4 月启用一期扩建的7020 米引桥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主要运营粮食、原盐、陶土、石油焦等货物,结束了东营“有海无港、有港无航”的历史。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和25千吨级成品油码头开工建设,30 万吨级油码头前期论证工作全面展开。同时论证做好环抱式泊位,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深水大港。

建成后的东营港将在今后两年内逐步凸显其海上运输的强大优势,依托本地已趋于成熟的原油及化工产业,形成以原油进口、液体化工品出口、大宗散杂货和集装箱为主的泊位群,逐步向区域性综合型重要港口行列迈进,建成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物流节点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可辐射至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东营中心城以东的广利河口有一港口,即是东营常说的两港之一的广利港。根据东营港总体规划,广利港作为东营港的主要港区,将建设成集客货运输、旅游、渔业、内外贸易一体的综合性港区,对东营港区起到补充和分流作用。目前,广利港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一类渔港,广利港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航道整治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核准立项。广利港扩建项目总投资 3.1亿元,年吞吐能力190万吨,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心城区散杂货、建材、砂石料等货物的进出提供保障。

港口的快速崛起,使东营在领跑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具有了明显的优势。

东营港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营港码头海关监管卡口土建工程完成施工,电子地磅、管理房、电子监控系统正在安装。设施安装完成后,东营港新建码头外轮开放工作基本准备就绪。

东营港 1997 年已通过验收并实现外轮开放。但由于港口规模小,很长时间以来,鲜见外轮来港。新建码头向外轮开放,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此前,新建码头卫生检疫隔离病房已改建完成,海关、检验检疫局、海事处、边检站东营港值班车辆、办公用品、互联网、专用办公网络、“一站式”通关窗口等已准备完毕,达到进驻办公条件。东营港新增作业点码头将正式对外轮开放,此举将对进一步扩大东营市对外开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巩固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城地位具有深远影响。

车轮滚滚,“三路”连八方

全国公路看山东,山东公路看东营。此言不虚,东营域内公路密度已达 102.6 公里/百平方公里。但真正把东营和外界连接起来的是“三路”。 总长 96公里的荣成至乌海高速公路东营段是“三路”之一,7 15 日达到了通车条件。全线通车后,东营可 3 小时抵津、4小时进京,实现黄河三角洲与胶东、环渤海、京津唐等经济区的紧密连接。

“三路”中的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与已建成的大莱龙铁路、京沪铁路相连,是贯通我省东西、连接京津的铁路大通道。

此前,东营境内有淄东、兴广两条地方铁路,均属铁路末端。现在,黄大铁路已批复立项,德龙烟铁路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铁道部、山东省组织的评审,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线路初测等工作。两条铁路建成后,将打通黄河三角洲东西部客货铁路物流通道,结束环渤海西南岸没有骨干铁路的历史。

德龙烟铁路被称为第二条“胶济铁路”,正在建设的黄大铁路全长 212 公里。东营抓住两条铁路在建良机,规划建设东营港疏港铁路以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线铁路这两条直线铁路,东营境内铁路交通将由线成网。

如此一来,从东营向南通过淄东铁路,与山东的“铁路动脉”胶济铁路连通。向北通过黄大铁路,经黄万铁路直达天津滨海新区。从东营向东、向西分别到达烟台和德州,是一条横贯山东北部的沿海铁路,对东营乃至山东的沿海开发起到巨大拉动作用,增强了东营与山东北部和胶东半岛多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助推东营以及北部沿海产业带的进一步崛起,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东营在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

目前,德大铁路东营段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主线勘测定界、青苗和地面附着物(除房屋外)清点核量等工作圆满完成,清表工作完成20.3 公里。部分施工机械修筑施工便道 1.5公里,黄河铁路大桥施工便桥工程基本搭建完成。路经的广饶、利津和东营区三县区从今年7月以来,争先行动,全面展开征地拆迁。

翔天之翼,“一场”达四域

飞机场是东营市大交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东营腾飞的翔天之翼。东营机场目前机场技术等级为4C 级,去年东营机场在运行北京航线的同时,又新增了上海、成都、大连三条航线。

为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2007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东营机场进行改造扩建。经国内民航机场专家实地勘查、测算、论证,确定东营机场扩建工程的规划目标是由 4C级机场升级为4D 级机场,按远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5000 吨、起降飞机11579架次的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此次扩建项目主要有:飞行区跑道、滑行道向南延长600米。同时扩建站坪,设站坪机位数7个,规划登机桥5座。新建二层式航站楼,建筑面积 25380 平方米,国际部分8260 平方米、国内部分17120平方米。新建长度 337.4米的高架桥,方便航站楼二层旅客进出港。新建1965平方米航管楼,设塔台管制系统、航行调度系统、气象服务系统、导航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航行情报处理系统、GPS 时钟系统等;新建消防楼、油库、综合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机务、场务、联检、供电、供水等公用配套设施,并预留 1500 亩机场高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土地。扩建后,东营机场可起降波音 757767及同类以下飞机。远期跑道加长到3200米,可供波音 747等超大型飞机起降。

现在,总投资 9.3 亿元的机场4D 级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大大改善了飞机起降能力、机场设施和客货运输能。组建了东营胜利机场集团,正在积极增开航线航班,洽谈建立大飞机试飞基地和飞机维修中心。

东营市交通局副局长韩雪峰介绍,东营机场将在现有四条航线的基础上,增开部分大中城市的国内航线,以及韩国、日本等国际航线,真正打通黄河三角洲通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

东营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初现端倪。目前,东青高速、通港高速已经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日照经东营至天津滨海新区的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滨州高速公路、东营港疏港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随着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的逐步建成,将全面打通公路、铁路大动脉,与海港、机场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东营,将由此走出“湾底”,走向全省、全国,更走向世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