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的山东省,面向渤海湾,北邻京津冀,是我国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 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最前沿,承担着高点定位、前沿开发的历史重任。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战略一年来,河口区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动国家战略、实现率先崛起的中心环节和主攻方向,围绕“科学规划一区五园一带两线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的总体战略,确定了七大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了重大项目攻坚、和谐城乡建设、机关效能提升“三大行动”,初步形成了符合河口实际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4 亿元,同比增长 17.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15亿元,增长 27.3%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5.26 亿元,增长25.5% ;地方财政收入 8.59 亿元,增长82.5% 。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发展态势良好。
科学谋划拉长链条增效益
26 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成就,但发展方式粗放、结构层次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经济结构单一,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高,受制于油的现象非常突出。一年来,河口区借助黄三角开发建设东风,以增量优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依据主导产业规划和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包装项目,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狠抓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围绕“一区五园”、“五大基地”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包装重点项目,集中招商,切实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全区成立了14个专业招商组,全部由区级领导挂帅,严格实施考核奖惩,确保每个专业招商组年内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过亿元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一区五园”。
转方式调结构构建七大产业体系
一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狠抓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绿色增长。把“一区五园”作为转方式的主战场,推动优质要素资源集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崛起,增强区域竞争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按照产业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在河口北部规划建设了面积50 平方公里的河口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实现聚集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努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二是构建蓝色海洋经济体系。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高点定位,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功能食品、海洋能源矿产、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坚持渔盐一体,搞好盐田综合利用规划,积极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和盐化工项目,提高盐田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按照“ 港园一体” 的思路,集中推进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和海洋经济产业园整体开发,加快建设投资16 亿元的中心渔港黄河口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园项目,打造新兴蓝色经济区。目前,全区原盐产能已达到200万吨;发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基地3万亩,开发海参养殖面积2万余亩。
三是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河口风能、太阳能等丰富资源优势,按照产业链要求,重点引进发展大中型风电机组和风光互补、海上风力发电、光伏设备制造等项目,尽快形成产业骨架。同时,积极探索地热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新技术,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目前,全区建设风电项目3个,累计完成总投资 23.48 亿元,总装机容量达到19.65 万千瓦,年发电量 4.2亿千瓦。
四是构建绿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把加强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推动黄河口无公害冬枣、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优质海参“三大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重量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69家,农民合作组织92 个,带动60% 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建成特优农产品基地23个、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 1.5 万亩、新建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40处,培育无公害农产品 30个。
五是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精心打造神仙沟、滨海长廊两条河海风情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蓬达温泉游艇度假村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湿地高尔夫球场,着力打造湿地生态公园。重点抓好总投资 18 亿元的渤海航空城、投资7 亿元的综合影视城和投资5 亿元的黄河口温泉游艇度假村等项目,生态旅游业向纵深破题。前三季度,全区累计接待游客 2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00万元。
六是构建湿地生态环境体系。 以启用刁口河流路为契机,高标准编制湿地生态规划,加强黄河故道生态系统、万亩刺槐林的保护与开发,恢复和增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以李坨水库和西湖贯通为重点,高水平搞好环城水系改造提升,打造黄河口湿地之城。把“三网”绿化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农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的综合开发,努力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城镇园林化、村庄环翠化,打造生态绿色屏障。前三季度,累计完成路域绿化 31.7 公里、水系绿化 9.6公里,新建示范区6 个,植树 139.5 万株,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是构建生态化社会体系。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模式。特别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硬指标硬任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节能减排。目前,全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 ,城区大气环境优良率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