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掀起蓝色旋风 山东半岛先行启航

来源:新浪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24:1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对于山东半岛而言,依托强大的海洋优势发展蓝色经济,一直都是等待时机的问题。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进入21世纪以来,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在国内,继长三角、珠三角崛起之后,以海洋经济为标志的沿海开发热潮正遍布南北海疆,而山东半岛是其中迅速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山东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并不陌生。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毗邻渤海和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半岛隔海相望,南接长三角,北临环渤海经济圈,其中青岛、烟台、日照港(4.57,0.00,0.00%),是我国北方仅有的三个过亿吨的大港,占全国港口吞吐量的15%。山东有着长达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众多优良海湾天然而成,海洋经济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的渔盐业就已经获得了初步发展。唐朝时,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登州、莱州、胶州等地已发展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就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现在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一大批海洋产业在这里孕育而生,其增加值均位居国内前列,已成为一系列海洋产业的隆起带。

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始终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重要指示。20094月和10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经济,培养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请示》,同意把山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地区之一。至此,山东省全部海域和和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沿海六市被初步确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对20年前的“海上山东”,此次由中央提出的“蓝色经济”是一次战略性的提升,这次提升不仅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更是一种重要的责任。如何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历史性契机,已经成为山东沿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考验。

在发展蓝色经济区的历史重任之下,山东人民一次又一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9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04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而我国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均出自山东,如此多的优势为山东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增加了重要砝码。与此同时,六大规划城市在突破同质化问题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沿着山东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走过这六座城市,可以感觉到,同样借势海洋,六大城市却在产业布局上各有突出特色:日照打造航运服务中心和水上运动基地,潍坊致力发展职教创新与高端产业,人间仙境的烟台变身核电新城,年轻港城威海“避重就精”,深化渔业、进军生物科技……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发展诉求,但也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下实现优化配置,资源共享,这也正是蓝色经济健康发展的要义所在。

山东省的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并不仅限于此。据测算,山东半岛沿海分布了200多个海湾,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海港有320多个,大部分都还处在未开发的状态,可建万吨以上吞吐量的港口就有50多处。山东省前期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现已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一半以上。蓝色经济的一大特色是以高端技术引领高效产业的发展,有了科技与人才的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蕴藏着无限潜力的海洋,为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的每一个城市都依海而生,海是上苍赐予山东人民生息繁衍的摇篮,更是近代寻求经济发展的根基。今天的山东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在发展蓝色经济的机遇面前,山东必将扬帆万里,乘风起航。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