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美国《国际财经时报》中文网
在应对中日的冲突上,在两国要员发出理性之声、呼吁降温及使用相关的“灭火器”效果不佳之下,至今两国民间依然不断发生针锋相对的示威游行。
日本首相菅直人则更是出席陆上自卫队阅兵式上发表讲话称中国正不断增强军事实力的情况下,日本“有必要时刻作好准备,以有效应对各种事态”。
中日间的这一不断延长的冲突,其背后原因及未来走向令人关注。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期间虽间有遇阻,但整体上,中国经济维持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已为世所公认。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出现巨大转变,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挫。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此消彼长,更为加速了中国跃升为全球经济巨人的步伐。
据日本内阁府于今年8月16日公布的数据,二季度日本GDP按美元计算为12880亿美元。而中国此前公布的二季度类似数据为1339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10年前,中国还是世界第7大经济体,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今年则超越日本。这一巨大变化令中国人兴奋不已,而令西方发达国家为之侧目。
尽管改革开放后,中国越来越深的融入国际社会,寻求成为“负责任的大国”,鼓吹“和谐世界”,但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中日间历史的纠葛、制度的不同以及地缘的临近无疑渐渐放大日本的不安。
日本政界右翼人士的壮大及针对中国的极端言论的频频爆出正是这一心理的外在反映。
日本历来是民族主义盛行的国家,民主国家的外衣并不能裹住其不断汹涌的“民意”。近日来日本民间不断上涨的对中国的抗议正是这一“民意”以及普遍不安的体现。
中日间关于钓鱼岛主权所属的争执无疑是爆发两国冲突的温床,也是反映两国冲突程度的“温度计”。
不同于以往,自上月8日以来此轮冲突持续时间之长为历所少有。旅日华人学者、日本托玛斯大学教授王智新认为,这次争端是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来,日中关系面临的最大危机。
就此,军事评论员黄东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更认为,现时中日的矛盾已经很尖锐,未来还可能继续恶化,“中日海军在20年内必有一战”。
“必战”之论或许令人感到言之过重,但钓鱼岛争端分歧难以化解,中日间未来的冲突可能引发的剧烈反应则令人更为忧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