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六措并举,扎实推进“和谐渔业”建设

来源: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7:51 
以实现水产品总产量逐年提高,渔民收入更快增长,水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渔业资源有效恢复,渔业管理更加高效科学,渔业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产业层次、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实现重大突破,总体达到“发达的渔业、富裕的渔区、文明的渔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为目标,潍坊市六措并举,扎实推进“和谐渔业”建设。
一是强化监管,科学保护利用渔业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搞好贝类等优势资源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统筹规划和合理确定适于渔业资源增殖的水域滩涂,针对已衰退的重要渔业资源品种,严格落实禁渔区、禁渔期等制度,并采取放流等多种增殖方式,加大增殖力度,不断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加强渔业执法力度,搞好以伏季休渔管理和捕捞许可证管理为执法重点的渔政执法行动,抓好审查捕捞许可证和伏季休渔责任人制度,采取市县两级联合执法,海上检查取证、陆上处理的方式,加大对违法生产者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利用好渔业资源。
二是搞好扶持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有关推动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立足本地的优势渔业产业产品,扶持发展各种类型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渔民发展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渔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全市渔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努力营造发展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开发水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特别要做好对接青岛、借势发展的文章,吸引青岛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来我市投资办厂,并以此为平台和跳板,强化对欧盟、日、韩等国的针对性招商,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切实提高全市渔业经济的外向度,努力实现渔业率先突破。切实搞好对渔民的保障和服务。加强市场信息体系等与渔民利益紧密相联的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帮助渔民做好水产种子种苗、疫情疫病防治等工作,积极为渔民从事水产品养殖、加工提供服务。
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渔业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发挥我省渔业科技资源优势,继续加强与驻鲁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引导科研单位与渔业龙头、肯干企业组成产学研联合体,重点围绕海参、对虾、梭子蟹、半滑舌鳎、黑鱼、鲟鱼、鲑鳟鱼、扇贝、文蛤、杂色蛤十大主导品种和水产重大疫病防控、水产良种选育、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方式、水产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品精深加工、渔具改革等八大技术领域组织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推广,切实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全面提高我市渔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全市渔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强市、县、乡三级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充实稳定基层渔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科技推广手段,积极探索“推广机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稳定、协作、激励、竞争”的科技创新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重实效、复合型的科技带头人和应用技术队伍,为渔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动员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培训,真正让渔农民得到益处,为推动全市渔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实施标准化工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渔业标准化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搞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渔业病害测报,在水产加工和养殖业中应用HACCP原理对水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和控制。制定水产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法规和名牌优势品种养殖操作规程,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率先通过水产养殖品的质量安全管理HACCP体系认证,建设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围绕渔业重点产品,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一系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一整套完善的渔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抓好“从鱼塘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以确保我市渔业产品质量安全。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加工质量、渔业市场等环节的监管执法。
五是落实惠渔政策,加大对渔业的资金投入。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所有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优惠政策都适用于渔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特别是200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政策性补贴,积极发展渔业保险,建立完善渔业保险体系来推动渔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建立全市渔业发展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重点调度、重点扶持。加大对全市渔业重点市(县)、乡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使其成为全市渔业发展的领头羊。建立多元化的渔业投融资机制,充分运用税收、财政和政府采购等调控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我市渔业经济开发。在财政资金支持投入的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渔用柴油补贴等几个支农专项资金中,努力扩大用于发展渔业的比例。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一定规模的渔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渔业科技、良种选育、资源探测、质量监控、远洋渔业、近海、水库渔业资源修复、高新技术产业化、环保和资源节约型项目以及渔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群众投入为主体的投入和发展机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逐年增加对水产业的贷款支持,鼓励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渔业发展。
六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渔业发展支撑体系。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完善实施好6大支撑体系,确保渔业快速发展。(1)渔港建设体系。从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各环节,明确各主体责、权、利的关系,因地制宜搞好潍坊渔港以及羊口、下营等渔港建设,建成大小港口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渔港体系。(2)渔业标准化体系。从养殖、捕捞、加工、苗种、饲料、渔药、渔船、渔用机械等各个环节,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健全渔业标准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对水产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经常性监测工作。(3)渔业疫病防控及初级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全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布局,加强防疫技术队伍建设,加快搞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药残监控、水质监测、物质保障等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监控网络。(4)水产种子种苗体系。科学规划原良种布局,适当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采取以改造为主、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种质优良、品种多样、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全市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为养殖业特别是特色优势水产养殖产业带提供良好的种苗保障体系。(5)渔业市场营销体系。着眼于两个市场,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把立足点放在巨大的国内市场上。完善渔业营销网络,发展订单渔业、连锁经营、采购配送、电子商务、代理交易等新的流通模式。(6)渔业人力资源培养体系。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渔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单位、涉渔企业和渔民广泛参与、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渔业人力资源培训网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