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港青岛港:21世纪的创新大港、希望之港
青岛港的中央调度室
青岛港杂散货码头
青岛港退休职工组成的锣鼓队
有一股热流在青岛港涌动。她写在由青岛港退休职工自发组成的锣鼓队队员们的脸上,也写在青岛港各基层员工们争先恐后演示自己“得意之作”的奋发状态。28日,“聚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六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走近青岛港”一行人来到了被誉为“21世纪希望之港”、科学发展楷模的青岛港。2009年,山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全年完成7.3亿吨,全国第二,其中青岛港贡献吞吐量3.15吨。2010年,青岛港预计完成吞吐量3.5亿吨。
青岛港有什么发展秘诀?这就是创新。
创新发展方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创新发展方式,青岛港首先将绿色、低碳港口规划纳入发展的总体战略。“十五”以来,港口年吞吐量增长了近三倍,综合能源单耗却下降了29.7%,被评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面向未来,青岛港确立了到2020年港口万吨吞吐量能源单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40%、年均下降3.35%以上的目标。
青岛港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2007年以来,先后投入近15亿元购置、制造了550台技术先进、环保节能的机械设备。在煤炭、矿石作业中,从卸船到运输、堆码等整个作业系统建设了数公里、
创新发展方式,青岛港书写了“1>
创新增长方式,科技驱动、内生增长
青岛港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坚持向创新、管理、练兵要效率、要能力。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码头工艺,以技术改造“解放”码头能力,以设备更新引进“再造”高效节能码头,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
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粮食五大货种全部实现中央控制室调度指挥、系统化、流程化作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连续三年荣膺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仅2007年以来就完成科技成果1200余项,获得专利权86项,获得国家省市部级各类成果奖20项;完成信息化成果171项,软件著作版权10项,对外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1项;累计完成群众性“千项软件”开发近3800项;完成装卸工属具革新成果500余项。
创新管理模式,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青岛港在中国港口中率先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大体系认证,并在全国率先将三大体系整合,整体通过了中质协认证机构审核,建立起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干什么写什么、写什么干什么,人人建立起考绩档案,人人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追求卓越、持续改进。
2007年5月份,在美国召开的世界港口大会上,青岛港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评价,当时集团98名管理人员管理着年吞吐量2.24亿吨、770万标准箱的港口,而美国西雅图港是600多人(总部有1300多人,其中有700人从事空港管理)管理着年吞吐量2076万吨、198万标准箱的港口;洛杉矶港则是用1000人管理着年吞吐量1.8亿吨、846万标准箱的港口。美国代表们一致认为:“青岛港用几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发达港口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居世界港口先进水平。”
创新竞争方式,强强联盟、竞合发展
青岛港树立大市场观念,依托港口优势,博揽众长,积极推进强强联合、共赢发展的国际化强港之路,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最佳融合。
先后与太钢、济钢、莱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集团结成战略联盟;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开通了集装箱“五定班列”,联通河南、陕西、河北、山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把“出海口”搬到了内陆城市的“家门口”;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成功把腹地延伸到欧亚大陆,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桥头堡”,对拉动我国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和中亚5国、俄罗斯等地区、日韩、东南亚等远东地区的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携手威海港、日照港联手成立集装箱合资公司;携手中船燃合力打造国际船舶燃油中转港;与全球最大的冷藏物流运营商冰岛怡之航实现强强联合。
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港航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但世界上知名的大船公司、大码头公司、大货主仍然非常看好青岛港的综合优势和发展前景。
创新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青岛港以“爱岗敬业、真才实学、解决问题”作为新时期的用人标准,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学习塑造人才。
他们坚持强港必先强教,年年开展脱产学习培训、技术工人考工晋级和操作技术大比武。从2009年开始,青岛港响应中央省市号召,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港口,按照保教、管用、跟踪原则,举办了四期115名集团管领导干部参加的、为期三个月的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第五期正在举办当中;举办了842名集团科队级领导干部参加的为期15天的中级研修班;今年从
“不仅要出产品,而且要出人才;青岛港不仅是亿吨大港口,而且更要成为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 青岛港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装卸工出身的许振超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农民工皮进军成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并光荣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农民工徐万年光荣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走上了基层公司党委书记的重要岗位;院校毕业的邵泽山成为“全国优秀青年技师”;港口公安局长隋振坤成为“任长霞式”公安局长。
今年6月12日召开了青岛港第六届科技大会,实施科教强港、科技强港、人才强港“三个强港”战略,出台“一个激励机制”,加强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农民工三支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三个决定”以及实施细则,着力打造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知识分子队伍;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管理技能型的技术工人队伍;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爱岗敬业、扎根海港的新时期农民工队伍。
集团党政领导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维护。各级领导坚持用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自觉站在高风险,高压力,高动力“三高”第一线,坚持“五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外部、“五到现场”,即领导工作到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到现场,生产组织到现场,设备管理到现场,思想工作到现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年冬天最冷、夏天最热的时候,集团领导集中30多天来到一线跟班劳动、调研。青岛港长年坚持周六、周日接待员工,形成了20条民主管理渠道。向员工承诺“向我学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