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潮恰其时——山东与环渤海经济圈(上)

来源:吴宝书 齐淮东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7:56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编者按

环渤海地区大潮涌动。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唐山尤其是曹妃甸异军突起、辽东半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开发带战略布局的实施,加之山东半岛及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环渤海经济圈越来越引人瞩目,一场新一轮的竞争合作局面正在形成,这一区域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身处其间,机遇当前,山东应有何种作为?诸强环伺,不进则退,我们如何应对挑战,大众日报记者分赴各地,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采访,将获取的动态信息和思想予以归纳,希望给关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广大读者些许借鉴,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关注“第三极”

盛夏时节,正值休渔期的渤海湾并不平静,沿岸明显比往年繁忙了许多。

“这两条船很快就要下水了,后面的订单还长着呢,前不久刚接了新加坡海事公司4艘船舶的订单。现在生意好得很,订单我们都不敢接了。”7月26日,在位于无棣县的滨州港西港码头,津滨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孙晓明指着已经成形的两艘大型挖泥船对记者说。在他的身后,车间里焊花飞溅,一派繁忙景象。

津滨船舶是由天津杨柳青船厂、天津铁路配件厂和北京铁路局工业总公司联合投资成立的,去年3月签约,5月在码头打下第一根桩,9月第一块船板开始焊接。问及来无棣投资兴业的缘由,孙晓明用一口地道的天津话说:“地缘、人缘相近呗,同属环渤海,天津离这里不到百公里,风俗习惯又差不多。”

无棣县委书记李维东介绍,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和环渤海各省市区域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作为山东海上“北大门”的无棣已经捷足先登,感受到了对接滨海新区的好处。在已动工的9家造船厂中,来自天津的就有6家。如果无棣几年前宣称想要打造“中国北方中小船舶制造基地”,那肯定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而今天,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无棣。目前,全县吸引天津的合作项目已达110多个,总投资额约60亿元。

“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高度重视,对滨州乃至山东,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长期关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刘星说,“必须积极对接滨海新区,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早融入,早主动,早受益。”

环渤海经济圈,广义上讲包括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等7省市区,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3%和人口的22%。而核心区域,当属于京津唐、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这一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大量高端人才,仅京津两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就占中国的1/4。而且,这里的港口资源也非常丰富,全国8个亿吨以上的港口就有4个集中在环渤海区域。

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环渤海经济发展落在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后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观念落后、投资环境差等,致使环渤海经济圈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被外资看好,区域经济发展步伐迟缓,还有就是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缺少一个强大的龙头带动,因此曾有一些专家认为,环渤海经济圈更多的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经济概念。

今天,形势有了变化,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首当其冲。而随着珠三角、长三角产业的逐步发育、成熟,新的产业转移重点又在瞄准环渤海地区,经济界人士将这一区域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共存共兴

同属环渤海,“共存共兴”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而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是决定环渤海经济圈能否长久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环渤海各地区已经探索了20年。

早在1986年,由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同志倡导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这是我国较早的由政府倡导创建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市已由最初的15个增加为33个。联席会成功组织召开了12次市长联席会议,交流情况,交换意见,举办经贸洽谈活动,就许多区域经济合作达成了共识。联席会还发起成立了环渤海企业合作促进会、旅游合作组织、医院管理联席会以及信息、科技等合作组织。

邢明军是天津市委综合经济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曾长期担任天津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就设在经协办。他告诉记者,天津市长期以来就对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抱有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办并参与各类活动。特别是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天津市提出滨海新区既是天津的新区,也是环渤海的新区,主动融入区域发展,积极服务区域发展是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一段时间,山东与天津之间的高层次交流互访活动不断。7月下旬,天津市派了一个大规模的党政代表团来山东,主要考察地区就是环渤海的滨州、东营、潍坊、青烟威和济南等市。而在此之前的4月份,山东也组织了高级别的代表团参加了天津经洽会,潍坊、烟台等市还与滨海新区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邢明军认为,高层领导定期磋商、交流机制对于两个行政区域间的经济合作非常重要,而现在鲁津两省市合作发展的条件就很好。

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7月22日在鲁津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座谈会上,提出双方合作发展的四点建议:一是把两省市友好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层面,并建立经常性的合作机制;二是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两省市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四是促进旅游观光业共同发展。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省市一定能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作水平,共同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继上海浦东之后的又一个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开发开放“特区”,天津滨海新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指出,要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

正是有了有效的合作机制,才使德州成功享受到了与滨海新区对接的成果。围绕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德州市于今年4月底赴津举办对接滨海新区恳谈会,与滨海新区签署了“缔结友好区市关系”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山东第一个与滨海新区确立友好关系的城市。乐陵、宁津、庆云等县市相继与塘沽区、河东区、北辰区建立了友好区县关系,并在滨海新区设立了办事处;禹城市和武城县还与滨海新区就生物制药和汽车制造达成了一系列配套合作协议。仅乐陵一个县,今年前7个月就先后六次组团到天津滨海新区“攀亲”,成功引进项目108个,合同引资48.5亿元,到位资金6.9亿元。

定位与错位

融入环渤海,就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说,东营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应当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担当起率先发展的重任,这就是东营市的优势所在,也是抓住机遇、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所在。为此,东营市提出了“东进西扩南融北接”,向东打开出海通道,融入经济全球化,西面以省会城市圈为依托,开辟港口腹地,向南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青烟威等城市搞好战略合作,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主动接受辐射,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发展战略。

对接,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潍坊市提出,对照滨海新区的产业特点,以打造产业链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优质粮棉、无公害蔬菜、特色林果、名特优畜牧和水产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以汽车、飞机、电子、化工、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金融、旅游、会展、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以实施“潍北大开发”为抓手,以重化工业为重点,把潍北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区。

滨州则喊出“天津的发展就是滨州的机遇”的口号,提出要在思想观念、产业调整、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科技人才、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八个方面全力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前不久,滨州又提出,在实施4年“北带”开发的基础上,于北部沿海地区设立“北海新区”,打造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的平台,发展成为滨州及山东东北部沿海产业隆起带和增长极。

融入,必须有融入的资本。东营市发改委主任闫树信说,别人发展起来了,你没有发展起来,你就没有融入的本钱,只有营造好自己的小气候,才能形成区域合作的大气候。否则,被动地接受辐射,只会出现生产要素的抽离,而吸引不来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人财物。正是基于此,东营对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与其他地区进行同质化竞争。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东营处于配套地位,而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上,东营则应当担负起龙头地位。在港口定位上,着眼于良好的建港条件,积极建设5万吨级深水港。在重化工业上,注重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链的相互衔接;特别要利用黄河入海口这一独特优势,大力发挥生态旅游业。

如今,山东与天津是近邻,产业有互补性,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汽车、船舶、食品、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家电、电子信息等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链初步形成,加之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沿渤海岸大量的土地储备,完全具备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担当重任的资本。除与天津加强全面合作外,烟大轮渡架起了山东与辽宁两省的经贸交流的桥梁,而与河北近邻的滨州,通过与沧州共建渤海大桥、滨港供水工程项目,两地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融入环渤海,借助新的发展平台,注定将为山东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吴宝书 齐淮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