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产业助威海由“蔚蓝”走向“深蓝”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29:1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漫步在威海绵长的海岸线上,外地人会不自觉地“嫉妒”上帝造物的不公,这里有海、有岛、有山、有泉、有湖、有林,处处皆风景。但在美丽背后,则是这座城市淡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事实。为了保护这片蔚蓝,同时也为了深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增长点,威海毅然选择由传统产业发展走向高端,将高端的绿色生态产业融入到以制造业为主的规模扩张中。

如果说坚持人、自然、社会的和谐能保证社会民生发展,那么传统产业走向高端则是新兴城市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威海的渔业经济,一直以来有着周边兄弟地市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优势:全省最长的海岸线上浅海和滩涂面积旷阔,是诸多经济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洄游的必经之地;这里人均占有海鲜将近一吨,海参、海带产量也居全国首位。但一味在产业链上游开发,并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面对丰富的海洋资源,威海挖掘产业深层价值,发展现代渔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主攻高端市场和高效增值。得益于传统渔业向高端发展的思路,许多原来以捕鱼捞虾、加工海带为主的资源利用型企业,逐渐发展成以软胶囊加工、深海鱼油的提取为主的生产型企业。还有一些新兴企业着力开发即食海参和高效低副作用的抗肿瘤类新型海洋天然食品。就笔者看来,威海渔业已初步完成由外部形态初加工向提取物深度开发的转型,实现了由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

威海的造船业,目前已经达到100万吨载重吨,占据全省造船业的半壁江山。如今,在此基础上,威海的船舶配套产业乘势紧跟。荣成、文登南海新区的船舶配套产业园区蓬勃发展,船用主机电站、通信导航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加快。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船舶修造企业正在向船舶配套转型,以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

尽管威海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得天独厚,但却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否认,与青岛、烟台、潍坊三市的经济相比,威海在规模和总量上皆不如人。要想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就必须根据自身特色,在定位和规划时区别于人,与兄弟地市在产业上进行差异化处理,不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利用传统产业的优势,进而发展高端产业,便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除了发展现代渔业和船舶配套产业,威海还可以在港口发展上利用对韩优势,在国际客流较多的基础上,致力于成为客运中心。另外,威海本地景色优美,旅游业发达,还可将威海、韩国的旅游项目串联起来,铸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链。

走向深蓝,威海走在了其他兄弟地市的前面。这不仅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思维的拓展。而这个“深蓝梦想”,也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借鉴。放眼发达国家,英国的发展战略已经从“costal(近岸)转向“ocean(大洋),德国更是花了20年的时间为利用离岸风能进行技术和经济准备,力图让离岸新能源代替整个国家能源利用的20%。因此,威海目前需要认真进行空间布局和构建产业体系。走向深蓝,就是在考虑海洋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做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调整以及综合层面上的协调。没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没有高端产业的发展,“深蓝经济”将失去发展长效动力。

产业走向高端,是整合资源、发挥产业链最大效能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可持续的、生态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一代威海人的深蓝色激情被点燃,绚烂的深蓝色梦想在这片大地上萌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