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黄河口稀有鱼类重现鱼汛

来源:贾瑞君 郭新照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9:59 

有关人士认为主要归功于黄河8年未断流

记者 贾瑞君 通讯员 郭新照

弃船多年后重当渔民

10月25日下午,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刁口渔港,大大小小的渔船驶向港湾,出海的渔民满载而归,大个儿的鲈鱼、梭鱼和舌鳎等多年不见的稀有鱼类,装满了一筐又一筐。
兴牧村56岁的陈德泉收获不小,他兴奋地说:“一潮水能逮100多公斤‘好鱼’,还多数是半斤以上的。我行船20多年,这样的好鱼汛很少见。”
老陈对记者说,在渤海湾渔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话:“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宁舍美女腿,不舍舌鳎嘴”。梭鱼、舌鳎这些鱼都是渔民眼中的“好鱼”。这些鱼类不仅肉嫩鲜美,而且数量稀少,备受口味挑剔的消费者青睐。
然而,有一段时间由于海水污染、过度捕捞,以及偷鱼、毒鱼、炸鱼、电鱼等非法捕鱼现象时有发生,渤海湾的鱼虾贝类迅速减少,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困境,有些“好鱼”一度绝迹。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小打鱼为生的陈德泉不得不弃船上岸,拿起锄头种地。2000年前后,黄河口近海水质经过治理有所恢复,鱼虾渐多。在家种了五六年地的陈德泉开始打船结网,离地入海。今年9月1日休渔期结束后,老陈和伙伴们惊喜地发现,好多年见不到的大鲈鱼和舌鳎开始成群而至,而且形成了鱼汛。
而在今年5月,老陈和伙伴们在出海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种像猪一样的动物三三两两地在渤海湾出没。经有关部门确认,那是已经绝迹多年的“海猪”。9月中旬,离黄河口不远的渤海湾无棣海域,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毛虾汛情,当地渔民在该海域先后捕获了140多吨毛虾。而在两三年前,陆续有渔民在黄河口附近捕获到已消失多年的珍稀鱼种刀鱼。

主要归功黄河8年未断流

有关资料显示,渤海海域近海常见鱼类159种,主要经济鱼类有80余种,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域的珍稀鱼类主要有鲈鱼、铜鱼、大黄鱼、半滑舌鳎、“开棱梭”等十几种。目前可利用的主要捕捞品种只有47种,其中7种属充分利用,27种过度利用,6种处于严重衰退,有的甚至已濒临灭绝。
这些年来,“渤海将成为死海”,“渤海湾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污染海域”等关于渤海污染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如今,黄河口近海经济鱼类数量增长、稀有鱼类鱼汛开始出现等种种迹象表明,渤海不是“死海”。
有人认为,这些年黄河口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最主要的要归功于黄河持续8年未断流,对整个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调节作用。
黄河不断流,不仅使得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明显增加,陆上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恢复,而且近海水质也不断发生改变。尽管污染没有杜绝,但是相对于断流时来说,入海口的水质有了明显改观。湿地面积的增加和淡水水位的上涨,为各种鱼类繁殖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资源修复现状不值得过于惊喜

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一位负责人认为,除了黄河不断流的因素外,渔业资源的恢复还要归功于东营人的临海自救。
近年来,东营市本着长期开采、长效发展、让利于民的原则,实施了生态采捕,实行休渔期与捕捞期交替运作、不同海域交替轮捕等护养方式,积极推广“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采捕模式,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产卵地、索饵场和可供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湿地资源。利津县刁口乡党委书记李俊德说起休渔深有感触:“我们这代人不能光顾自己,要让子孙后代也有鱼捕。”
2005年10月,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浅海海域内开建一处省级渔业资源保护区,对北部贝类资源和黄河入海口生物种质资源实行保护。项目地处黄河入海口,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面积27500公顷。这也是我省海洋渔业资源恢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郭登勇介绍,渔业资源保护区今年8月完工后,共设立界碑44块,界桩440根,并在重要渔业资源保护区设置了19公里的海上浮标,防止渔船进入保护区捕捞。此外,还对梭子蟹、文蛤和四角蛤等名优水产进行了增殖放流。先后人工放流文蛤苗种21000公斤,四角蛤苗种84000公斤,梭子蟹800万只。
时间还不到一年,修复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今年入秋,细心的济南市民会发现,超市里一公斤梭子蟹只卖50多元,比往年便宜约六成。这些梭子蟹,很多就是今年在黄河口放流的。
显然,渔业资源修复已经取得成效。郭登勇认为,这点成绩实在不值得过于惊喜,海洋修复才刚刚开始。目前他们每隔10天就到海上提取一次水样检测,一旦发现水质有变化,立刻查找原因。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发现一起来自陆上的污水流入保护区海域。今后他们还将建设一处海洋环境监测试验室,对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同时,放流的品种也要进行定期监测,提高保护区内的资源量,特别是名优品种和特色品种的资源量。

2006年10月31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