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大幅减少

来源:顾瑞珍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8:08 

国家海洋局3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发现赤潮44次,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2%。赤潮累计面积约3646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减少约77%。

“今年上半年,赤潮发生次数和累积面积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春先介绍说,东海仍为我国赤潮的高发区,较大面积赤潮集中在长江口外、浙江中南部和福建沿海海域。

据了解,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具有毒害作用的米氏凯伦藻、棕囊藻、赤潮异弯藻和无毒性的中肋骨条藻、夜光藻等,一些赤潮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共同形成。

此外,国家海洋局对全国16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监测表明,25%的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极佳,非常适宜开展休闲活动;75%的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优良或良好,适宜开展休闲活动。影响各类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气温偏低,雾天引起的视程不佳等。

全国主要滨海旅游区和重点海水浴场质量状况良好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记者顾瑞珍)国家海洋局3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通报》显示,全国主要滨海旅游区和重点海水浴场质量状况良好,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春先介绍说,通过对全国重点海水增养殖区进行监测,发现35%的海水增养殖区适宜养殖,65%的海水增养殖区较适宜养殖。与2006年同期相比,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的增养殖区比率增加了8%。

此外,全国22个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中,水质为优良的天数占98%,降雨所引起的微生物含量升高是浴场水质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95%的海水浴场健康指数达到优秀水平。22个海水浴场适宜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达80%,不适宜游泳的主要原因是天气不佳、水温偏低和视程较差等。

77.1%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
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有增无减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记者顾瑞珍)今年上半年,各级海洋部门对全国5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结果表明,77.1%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比上年同期增加18.2%。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有增无减。

国家海洋局3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通报》显示,排污口不合理设置现象依然存在,设置在排污区的排污口仅占8.4%,设置在海水增养殖区、旅游区和保护区的排污口占43.2%,设置在港口航运区的占33.7%,设置在其他海洋功能区的占14.7%。

“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磷酸盐和氨氮等。四个海区中,黄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最高,达82.8%,东海79.8%,南海73.0%,渤海71.7%。”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春先介绍说,排污口日平均排海的污染物总量为9230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7%,主要原因是部分排污口排海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较去年同期增高;排海污染物中,约有41.6%进入海水增养殖区,只有10.9%排入排污区。排污口日平均排海的污水总量为6065万吨,比去年同期降低16.3%,主要原因是由于枯水期径流量较去年同期降低。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表示,下半年海洋局将继续加大对沿海陆源排污的监测力度,从沿海高耗能企业的污水处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数量控制等方面来改善近海的污染状况。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