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中国食品安全报告(2007)》

来源:刘奕湛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8:23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刘奕湛)中国社科院27日发布的首部食品安全绿皮书《中国食品安全报告(2007)》指出,我国农产品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研制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其中,过程控制和产地溯源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主要研发方向。

这部绿皮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组织编撰,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据了解,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包括研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研究原产地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产中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及管理过程控制技术以及产后加工、包装、运输控制技术等。

绿皮书指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研究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途径与过程控制技术,为规模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农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保证系统,并能够从后向前追踪,从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一直到原料产地,确保系统的溯源性。系统的溯源性可以在产品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时,很方便地查明其产生的原因。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评价技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和品质检测、检测手段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极为关键的技术环节。目前,我国已有的监测技术和各种设备,重点是针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普遍忽视了产前到产中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因此,要加强主要农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确认性和现场检测两类安全性检测技术研究。

农产品安全产地环境调控技术,由于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加之农用化学物质结构不合理,使用不科学,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产品种植中的水、土、气中重金属及有毒物质超标严重。因此,必须研究确定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和环境调控技术措施,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主导影响因子研究,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调控技术体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