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进入"滨海时代" 蓝色经济增长极崛起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站在山东潍坊森达美港的观景平台上,可以看到一排排浪花汹涌起伏,似乎在告诉我们:潍坊已经是一个"24小时能看见大海"的沿海城市。
9月中旬,驱车行走在潍坊滨海开发区的大地上,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作为黄三角开发中的先行区,一个蓝色经济增长极正在这里崛起。那些已经成型的宽阔路网,像一条条椽笔,描绘着未来的景象,在不远的将来,滨海开发区将建造成一座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潍坊,并成为环渤海地区的强市之一,代表山东参与区域经济大竞争。
一
从潍坊市区向北,到森达美港的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然而,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潍坊是一个远离大海的城市。这里农业和工业经济发达,曾培育出贾思勰、王乐义等中国农业的标志性人物,更有诸城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标本。
潍坊也具有丰厚的海洋资源,其北部的海岸线长达140多公里,"临海不见海"是因为在潍坊市区与渤海之间,横亘着一片2600多平方公里的盐碱地,植被稀少,宽约数十公里,过去难以开发。农耕时代,这里是一片洪荒之地。二十几年前,这里也只有一条道路,从南望到北,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
潍坊滨海区宣传文化中心主任朱良田和书记任乐为告诉记者,潍坊人迈向大海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着眼于区域竞争和潍坊未来发展,北部沿海开发早就纳入潍坊市委、 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并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沿海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过去,滨海一带的产业以海洋化工为主。1995年国家取消行业分割,实行盐碱联合,以山东海化和寿光市大家洼为依托,成立了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时规划面积仅为283平方公里。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让潍坊市北部在环渤海经济圈这一更大的空间坐标中重新定位。人们发现,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发展潜力,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占据了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建设的核心位置。
据国务院批复的黄三角发展规划,黄三角要依托东营、滨州、潍坊港、莱州港这“四点”,打造四大临港产业区,并以之为核心,依托以各类开发区、工业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聚集带。在潍坊沿海区域,规划确定依托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打造船舶发动机和汽车制造、科技兴贸创新和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既然集“三区”建设机遇于一身,潍坊就绝不仅仅想把滨海打造成一个单纯的产业区和经济区,按照“海陆统筹、突出重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思路,潍坊的领导者们决心在渤海湾这片荒滩上,建起一座比现在潍坊还要大的滨海新城,成为一个真正的区域中心。潍坊市做出决定:将北部沿海地区作为支撑全市增量投入、实现跨越赶超的最大战术空间,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以每天平均1亿元的投入速度,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区、新兴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全市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立科强调,滨海新城区与潍坊老城区是二位一体的,它不是潍坊老城区简单的形式复制和表面更新,而是要全力拉动潍坊变成一座功能提升、结构性调整的现代化沿海城市。
任乐为带记者来到一个弧形的大堤前,说这就是滨海的防护堤,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它高约
防护堤南侧,海中挖出的泥土,在盐碱滩上变成建设用地。一座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的滨海水城正在崛起。它位于潍坊中心城区与潍坊新城中心轴线上,是规划中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它,潍坊中心城区与潍坊新城变成"零距离"。这座水城由"太阳城""希望城""幸福城""欢乐城"组成,它是向全球招标确定的,代表了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
站在滨海开发区的规划沙盘前,任乐为告诉记者:“我们以希望城理念建设科教创新区,已完成投资10亿元,基本完成一期基础设施配套,确定入驻的14所院校全部开工建设,滨海创业大厦主体也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潍坊海运学校一期主体实现顺利封顶,目前正加快院校引进和二期基础设施配套。年内力争累计引进院校30所以上,20所以上动工建设,努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竞争力的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创新基地;以太阳城的理念建设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自去年启动以来,已完成投资5亿元,吹填土方1000万立方米,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近期启动综合商务中心、企业总部基地、金融港等十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商务聚集区;以幸福城的理念建设高档商住区,全面启动14平方公里开发,加快达美花园、美丽华滨海俱乐部等项目建设,建设50平方公里的大型低碳示范社区,打造'依河拥海'的滨海生态宜居区;以欢乐海为理念建设旅游度假区,全球招标,标准编制20公里沿海防护堤复合式旅游岸线开发规划,高标准建设黄金亲水海岸,启动港丽湾、离岸岛、国际影城基地等项目开发……”
"太阳""希望""幸福""欢乐",这一个个名字就充满了开发区独有的文化与气息,充满了如朝日般冉冉上升的希望。
这还是一个低碳的新城,路边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着。任乐为说:这个城市的建筑"上有太阳能、下有地热,墙有新型保温材料、内有LED照明"。居住在这样一个诗意而环保、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该是怎样的惬意!
二
既然是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还必须有强大的产业作支撑。在滨海,记者参观了4个产业园区,这就是160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园、8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园、70平方公里的生态化工产业园和50平方公里的绿色能源产业园,并在这里找到了高效与生态兼得的答案,这就是链式经济发展模式。
在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只见一片乳黄色的建筑拔地而起,据说这是潍柴投资的项目,占地1600多亩,总投资50亿元。“这里的一台机器就能卖200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会带动最少十几个相关产业。在滨海,每个大产业都呈现出链式结构,这就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模式,实现了高效生态的目标。”滨海开发区宣传文化中心的陪同人员这样介绍。
为了在高速开发中保住这一片蔚蓝,滨海开发区从产业链条的源头上减少污染,把开发重点定位在高效生态产业集群上,并力求形成聚集效应。苏立科说:“除了争当黄三角地区的港口物流中心之外,潍坊市还提出将滨海区打造成黄三角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能源基地和海洋高端产业科教创新基地,成为黄三角区域四个临港产业区中率先崛起的先行区。我们的发展思路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新能源、生物制药、滨海旅游等新兴海洋产业,着力把八大优势产业链条拉长,通过优势领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重点突破,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水平、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高端产业组织体系将带领滨海进入极具竞争优势的新时代,为滨海持续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充足的动力。四大园区就是4个最重要的产业链条,它们植根于滨海开发区的历史,又具有充分的国际化视野和理念。
海洋化工是滨海开发区原有的重要产业形态。2003年,潍坊滨海开发区被确定为山东省首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
苏立科告诉记者,滨海开发区近年来投资10多亿元,实现了海水资源"一水六用",直到"吃干榨尽"有用成分。这"一水六用",是目前国内海水利用最为彻底的模式。在滨海,以海水为原料形成的产业链,通过左右关联和上下延伸,构造出海洋化工的生态"互联网",形成了以盐碱、溴、苦卤和精细化工四大产业链条为主体,以蒸氨废液、提溴废水、制盐苦卤、酸性废水、固体废料、废气废液等六大废物资源化利用为辅助,上下游产品接续成线、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生态工业体系。
以前,废液是纯碱厂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