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拿大学者对海马的繁殖行为的研究观察出乎人们的意料:在雄海马被天敌——软体动物刺穿育儿囊,胎儿被劫走后的康复过程中,它的雌性伴侣却能一直保持忠诚,并会回绝其他任何求爱者。受伤的育儿囊一旦愈合,海马夫妇将再次交配,雄海马再度怀孕。
妻子产卵,丈夫怀孕
雄海马会怀孕?也许,很多人对这一点会感到吃惊,但这却是不争的动物学事实。在抚育后代方面,海马算是鱼类中最为奇特的动物了。在其它鱼类中,雄鱼最多只是“照料型”的亲体,他们有护卵习性,通过鳍的扇动为卵提供更多的氧气。海马象其他动物一样,由雄性提供精子,雌性提供卵子,但其不同之处在于,雌海马会将卵子产在雄海马近尾端的育儿囊中,由雄海马单独哺育胎儿,最终产出小海马——“男女平等”的理念在海马世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研究人员发现,海马在求爱时及交配前会举行类似于芭蕾舞的仪式,待雌海马产卵后,雄海马就含辛茹苦地承担起生育的任务。
虽做“家庭主夫”,不失“男儿”威武
在自然界中,雄性动物常常具有显著的身体特征,例如色彩鲜艳,爱鸣叫,并且比雌性更具攻击性。生物学家一般认为,这是雄性为了击败情敌或吸引雌性而产生的一种适应。而雌性动物大多忙于产卵和抚育后代,因此并不为获取异性而争斗不休,它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物色优秀的伴侣上。
如果这一通则同样适用于海马社会的话,那么由于雄海马承担着怀孕生仔的角色,雌海马必定会花更多的力气去争夺配偶,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一般雄性动物才有的特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海马社会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虽然雌雄海马都竞争配偶,但是与雌海马争取产卵的行为相比,雄海马争取受孕的行为更加积极;此外,和一般雄性动物一样,雄海马之间常常为争夺异性而格斗。
急于求偶的雄海马往往缺乏耐性,它会用自己的吻瞄准情敌的头,就象用枪的瞄准器对准目标一样,并用上鼻孔喷射。情敌有时会翻身躲避,并伺机反击。游弋在争风吃醋的雄海马间的“祸水红颜”——雌海马,有时会在争风吃醋的争斗中为“流弹”击中。
尾巴“角力”,是雄海马为“女人”争斗的另一种方式。操着尾巴的海马平常与同类相安无事,但争夺雌性的两只雄海马会用尾巴死死拽住情敌不放,它们有时会纠缠上一分钟,直到其中的一只屈服为止。屈服的一方会将体色转为暗色以示求饶,此后便知趣地潜伏到水底。
夫妻恩爱,儿孙满堂
在雄海马孵化小海马期间,雌海马会一直守候在身边,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此时的雌海马为什么不会另寻新欢?对于实验中提供的其他雄海马,雌海马缘何不理不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沿岸对处于繁殖期的野生海马种群开展了专题考察。
海马的伪装术极其高明,要不是它们那惟一显眼的尾巴,通常是很难被发现的。海马通过变化的皱褶表皮可与环境融为一体,它们的身上经常长满了藻类和其它微小生物。它们善于伪装,能把体色变成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绿色……与周围环境交融得“天衣无缝”,从而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但它们有时也会“弄巧成拙”,有一只海马为了附和研究人员调查时用以划分样方的荧光带,居然使自己变得鲜黄鲜黄,在淡褐的环境里,就象一枚夺目的火焰。
在水下,雄海马那气球状的育儿囊使它在海藻中穿梭时显得十分笨拙,它会粘附在同一根海藻上连续几天都不松开。怀孕的雄海马用它那具有强大吸力的长吻伏击过往的甲壳动物。在海藻丛生的栖息环境中,为了使育儿囊不被磕碰,雄海马通常游得很慢。雌海马除了觅食外,会一直守在怀孕的丈夫身边。雄海马的活动范围一般为1平方米左右,而雌海马的活动面积则是雄海马的100倍,这是为了减少夫妻之间的食物竞争。在觅食途中,雌海马会碰到不少“俊男”,但却视而不见,从不被诱惑。当妻子外出迟迟不归时,雄海马会焦急地等待自己的伴侣。当雌海马回到丈夫的身边时,夫妻俩都因喜悦而“神采飞扬”,体色从淡褐变成奶黄。它们彼此挨在一起,害羞地缩着头,用尾巴抓住同一根海藻,并围着这根海藻跳起“五朔节花柱舞”。之后,它们尾巴连着尾巴,风度翩翩地漫步至另一根海藻继续它们的“花柱舞”表演。经过10分钟的亲昵,它们再次分开。在雄海马怀孕的三个星期中,夫妻间每天早晨都会举行一次这种“相敬相爱”的问候仪式,以重温它们恋爱时的浪漫,这对平时的单调生活也是一种调剂。伴侣之间问候的行为,除了能增进相互的感情之外,对雌海马来说,还有提醒丈夫早日生产,以便为它的下一窝卵尽早作好准备的含义。
在整个繁殖季节,雄海马不断受孕,从不停顿,自始至终,力尽哺育后代的责任。雄海马的怀孕方式,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极其相似,它的育儿囊相当于孕妇的子宫,能为胚胎提供氧气,输送营养物质,并调节其中的环境。最小的一种雄性海马产出的后代一般少于10只,然而来自加勒比海的一只名叫“吉姆”的海马保持着“单产最多”的世界纪录:它的育儿囊只有药匙的一半大小,却育有1572个幼体,将这些幼体首尾相连的话可达10米长。
海马社会也常常会发生丧偶事件,企鹅和螃蟹都是海马的天敌,有些海马会被风暴刮上岸从而衰竭致死。“新寡”的雌海马会在它自己的家园附近逗留,而“丧妻”的雄海马在产出小海马后就开始徘徊。数天无望的等待之后,“鳏夫”才会去勾搭“寡妇”,从而结成新的一对。
在海草和红树林的浅海里,海马是惟一“一夫一妻制”的鱼类,在被观察到的海马种群中,结对的海马都不会离婚,也不会欺骗对方。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揭示,我们原以为配偶关系稳固的动物,例如鸟类,配偶间也会出现“不忠”的现象。但科学家对海马的感情忠诚度却深信不疑,因为当雌海马产完卵,身子明显干瘪下去时,雄性的育儿囊就会鼓起来——这一组现象在海马夫妻间总是对应发生。为什么海马会如此严格地遵守一夫一妻制呢?对于海马那样行动迟缓,而且个体分布稀疏的动物来说,寻找新的配偶会消耗许多时间和精力。对海马来说,选择“一夫一妻制”意味着能维持更快的传卵速度和更高的孵化率,海马家族因此能“儿孙满堂”。
繁殖期过后,海马种群就会迁向深海去越冬。因此,在繁殖期后海马的这种配偶关系能否继续保持,尚有待科学家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