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命名的“中国冬枣之乡”
全国重要的海产品集散中心
山东省第一个通用飞机生产制造基地
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
黄河三角洲地区新兴绿色能源基地
黄河三角洲上的璀璨明珠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在广袤的黄河三角洲腹地,有一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这里曾是闻名遐迩的渤海革命老区,这里孕育了名冠全球的稀世珍果沾化冬枣,这就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冬枣之乡”—沾化。
沾化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天津滨海新区和山东半岛城市圈三大经济区的联结地带,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山东省海上北大门。全县总面积 2215 平方公里,辖 12 个乡镇(办事处)、 443个行政村和2 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 38.7万。
这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拥有土地 332万亩,未利用地118.74万亩,海岸线长 170.5 公里,浅海面积200 万亩,滩涂 100 多万亩;石油、天然气、地热、地下卤水等 30 余种矿产储量丰富。这里,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县境内有荣乌、津汕、滨德三条高速公路5个出口,205国道纵穿南北,超二级永馆路横贯东西;黄大、 滨港铁路穿境而过; 1000-3000 吨级泊位码头5 个,千吨海轮可直接驶入县城,已构筑起“海陆空铁”立体交通格局,成为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沾化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开发黄三角,融入环渤海,打造新沾化” 为目标定位,按照“高新技术引领,重大项目支撑,特色产业富民,开放开发助推,环保节能保障,关注民生为本”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抢机遇,励精图治谋超越,推动县域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沾化由一个1998年才实现整体脱贫的山东省最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快速跃居到全省中等县区行列,闯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快速崛起的成功之路,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特色名片。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沾化迎来了超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沾化县将立足打造“冬枣之乡、滨海绿城、和谐宜居、 创业天堂” 新沾化,建设“ 一河六区”高效生态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冲刺环海强县,力争在“黄三角”率先崛起。
渤海岸边春潮涌,当借天时唱大风。 沾化,这颗黄河三角洲上的璀璨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实施“二次创业” 发动“品质革命”
中国果王—沾化冬枣
沾化冬枣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产物。沾化县以其特殊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历经千年沧桑,孕育了品质超常、独一无二的稀世珍果沾化冬枣。“橘生淮南而为橘,生于淮北而为枳”。尽管,近些年来沾化冬枣被引植到全国不少省市,然而“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有沾化县的百里疆域才能赋予沾化冬枣高贵的品质、人间圣果的灵气和果中极品的大气。
纯正的沾化冬枣,到十月上中旬才成熟上市,果实状如小苹果,单果平均重 14.6克,果皮大部呈赭红色,小部乳白含绿,皮薄肉脆、细嫩多汁,食之风味独特、芳香醇厚、甜酸适口,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居“百果之冠”。常食沾化冬枣可强身健体、增进食欲、美容养颜、延年益寿,故有“一日食仨枣,终生不见老”、“早知沾化冬枣美,何必策马传荔枝”之说。
沾化县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按照“重点在特色、优势在品牌、关键在管理、根本在龙头”思路,培植起沾化冬枣、畜牧、水产三大特色产业。20余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矢志不渝推动沾化冬枣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可靠支撑,创造了一种水果20余年长盛不衰的产业奇迹,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县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典范”。全县沾化冬枣园达到 50万亩,2009 年沾化冬枣总产7 亿斤,产业产值 23 亿元,枣农人均冬枣收入6000元。立足全面提升沾化冬枣产业科学发展水平,县委、县政府适时作出了实施沾化冬枣“二次创业”的决定,引导枣农做好“减、合、精、强”四篇文章,推进沾化冬枣“品质革命”,长久造福全县人民。
中国滨州第十二届沾化冬枣节
(9月25日- 10月25日)
主办单位:中共滨州市委 滨州市人民政府 山东省旅游局 山东省林业局
协办单位:滨州市旅游局 滨州市林业局 中视金桥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共沾化县委 沾化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