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西港区:让世界最大的船在烟靠泊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46:3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九月的烟台,秋意渐浓。

开发区大季家东北海域,正在兴建的烟台港亿吨港区———西港区,鏖战正酣:推土机、挖掘机、运土车等上百台大型机械和上千名忙碌的施工人员,让这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西港区,是烟台港口建设快速推进的一个缩影。今年,烟台全市港口建设年度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其中西港区已完成投资16亿元,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已于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

城因港立,港为城用。在“以港兴市”的战略下,烟台着眼于建设区域性大型枢纽港的战略定位,引领港口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轨道。

让最大的船在烟靠泊

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克什统计:全球GDP50%产生于距海岸线50英里的范围内。因此,拥有强大的港口,就奠定了区域经济腾飞的基石。

做大做强港口经济,烟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和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的经济功能区,加快港口建设是其必然要求和主要内涵之一;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也将为港口发展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产业支撑;开发黄河三角洲高端生态经济区,对于港口建设同样有着巨大促进作用———烟台港口发展,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等多重利好因素。作为国内唯一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又使烟台在港口竞争发展的大格局中,占据了政策“制高点”。

机遇面前,烟台如何发挥港口引领作用,更好地实现“以港兴市”新跨越?812日,在烟台全市港口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着眼烟台全市又好又快发展和“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的大局,高点定位,建设东北亚地区综合性、区域性枢纽港,达到“世界上有多大的船”,烟台就要有多深的航道可供通行,就要有多大的码头可供靠泊。

谋定而后动。在港口功能上,树立起深水大港形象。烟台港西港区建设作为烟台全市港口建设“一号工程”,目前顺岸通用码头工程的37个沉箱已经安装完毕,年底至少有1个泊位可具备简易靠泊条件。与此同时,作为配套工程的疏港西路10月份即可通车运行。预计西港区两年内可实现大规模投产,五年内形成2亿吨货物和1500万标准集装箱吞吐能力。在港口设施上,倾向打造“大型化”。航道设施向深水方向浚深,码头设施向大吨级、专业化方向发展,以30万、40万吨级设施为龙头,1020万吨级设施为骨干,万吨级以上设施为主体的梯次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瞄准建设大港口的目标,烟台把“港口生产的主战场放在港外”、把“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都作为自己的腹地”,发挥综合集疏运体系优势,推动港口腹地向“东南西北”全方位拓展、海内海外深度延伸,促进港口生产经营突破性增长。到“十二五”末,烟台将力争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前八强行列。

“龙头”引领港口集群

“建设综合性、区域性枢纽港,重新调整优化港口结构和资源是关键。”烟台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吴东有表示,要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就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中主动出击,根据烟台越往东港口越大、越往西越小的特点,对港口进行分工,将各自优势发挥至“最大化”。

芝罘湾港区如今已被城市“包围”,散杂货业务逐步搬迁到西港区,“主攻”集装箱运输、客滚运输和特色旅游业;西港区通过建设3040万吨级矿石泊位,承接芝罘湾港区散杂货转移,五年内吞吐能力将达到两亿吨以上。龙口港区利用龙口煤炭含硫量低的环保特点,逐渐建成煤炭储备物流中心。莱州港区以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龙头港口为目标,提升液化油品中转运输能力,打造成“黄三角”的龙头港。蓬莱东港区利用北方最大木材港区的优势,建起一流的木材物流园区。

发挥各自优势,并不等同于“单打独斗”。通过做大核心港区和“六大体系”建设,引导其它港区实行差异化发展,打造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港口集群,在区域间同样可以实现“协同作战”。

眼下,烟台全市在龙头港口的引领下,将港口集群打造成国家级海上运输基地和中心,构建起组合性大港架构,集中发挥港口的“模块”优势,对外扩大城市影响力,对内增强发展支撑力。

以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为龙头,加上龙口港区、莱州港区码头的互补,打造“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出港和北方油品交割基地”;在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引领下,以龙口港区、莱州港区为辅助,“主攻”矿石运输。依托龙口港区和莱州港区的集装箱码头、多用途码头的优势,以芝罘湾港区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为核心,打造成“远洋、近洋干线港和内贸基地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客滚运输港和海上旅游基地”的形成以芝罘湾港区为基础,配以蓬莱东港区的支撑,可形成完善的客滚、旅游及陆岛交通运输体系。

“开门建港”的烟台攻略

港口发展,没有大的投入形成不了大的规模,没有大的规模实现不了大的发展。今年,烟台全市港航基本建设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项目23个。“十二五”期间,烟台全市港口建设投资将达260亿元,其中新建55个港口码头预计投资94亿元,航道建设投资30亿元左右。

如此之高的投资规模创烟台港口建设历史之最,如何破解资金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对此,市委书记孙永春在烟台全市港口工作会议上提出,新一轮的港口建设规模大、投资多,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企业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必须开动脑筋、拓宽思路,“打开门来”建港、“运用市场机制”兴港。

沿着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吸引外资为我所用,烟台已有先例。烟台港通过与“三大央企”合作,既聚集了资金,又带来了部分航线和货物资源。莱州港通过整体转让,先后引进建设资金40亿元,为港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港口建设资金问题,还给港口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在提高运作效率的同时,为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增添了砝码。”在吴东有看来,打破常规融资方式,利用烟台的港口优势,解决资金问题大有可为。首先,可在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上突破,通过高层推动、政企联手,吸引类似于中石化、中石油、宝钢、中远等行业巨头的进入,引导其以各种形式加盟烟台的发展。另外,深化港口企业改革,加快港口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同样可以有效缓解投资难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