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体动物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另一种认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是从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只是由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各自向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发展,所以最后形成两类不同体制的动物。后一种说法理由比较充分,因为许多海产软体动物的种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向许多环节动物一样具有一个担论幼虫阶段。再加上两类动物发育都有卵裂,在成体中某些改造上有共同的地方。例如,排泄器官基本属于后肾管型、体腔都是次生的。
这个共同的祖先,一部分向着适于活动的方式的道路发展,形成了体节、疣足及发达的头部,这就是环节动物;另一部分向着适应于比较不活动的道路发展,就产生了保护用的外壳和许多适于运动的构造,如分节现象和头部或不出现或退化。同时,也发展了一些软体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外套膜。在软体动物各类群之间由于差别较大,并没有更明显的差别来很好地说明彼此间的亲缘关系。
在软体动物中,双神经纲是比较原始的,因为它的体制左右对称、次生体腔比较发达,保留着原始的梯形双神经系统。腹足纲是比较低等的类群,因为它具有类似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或相似的面盘幼虫阶段。瓣鳃纲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呼吸系统的鳃是瓣状鳃。以现生的河蚌为例,每一片瓣状腮就是一个鳃瓣,它是由两片腮小瓣构成,在外侧的一片称外鳃小瓣,在内侧的一片称内腮小瓣。每一腮小瓣有许多的鳃丝构成,在鳃丝表面有纤毛,内部有血管,还有许多的小孔。在鳃小瓣之间的空隙有瓣间隔的横膈膜分隔开,形成许多鳃水管。由于纤毛的摆动,水由进水管进入外套膜后,有入鳃小孔进入鳃水管,再上升到鳃上腔,最后经过出水管流出体外。在水流过鳃丝的过程中鳃丝内的血液中完成气体交换。这类动物具有两个外套膜,因而有两瓣外壳,它们的低等种类足的底部宽平,匍匐而行,发育过程也出现担轮幼虫,所以他们有可能与腹足类同出一个共同的祖先。头足纲动物的身体结构高度发达,脑、眼、及循环系统等都是软体动物中最进化的,在地层中最早发现的软体动物也是头足动物,也可能由于适应快速活动的社会方式,进化较快向着特化的方向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