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架构海洋环境技术支撑平台

——访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王志远

来源:李明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9:10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了,这是国家海洋局适应我国海洋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重大决策。北海分局局长王志远——重点实验室主任就该重点实验室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请您谈一谈组建重点实验室的背景。

王志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规模不断加大,海上石油运输日益繁忙,海上溢油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76年~2006年,我国沿海平均每4天发生一起溢油事故。其中,溢油量在50吨以上的溢油事故60多起。例如,2003年11月在渤海湾发生的“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溢油量达200余吨;2007年3月威海北部黄海海域发生“恒冠36”轮溢油事故,溢油量达200吨以上。上述溢油事故不仅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损害,而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健康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沿海石油运输量超过2亿吨,未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还将增加。据国家统计部门预计,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对石油的年需求量为3亿吨~3.5亿吨,石油进口量约为1.7亿吨。目前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港口石油吞吐量正以每年1000多万吨的速度增长,船舶运输密度增加,油轮向大型化发展,大量的个体油轮拥入油运市场,中国海域可能是未来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因此,海上溢油事故已成为十分敏感的问题。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海洋溢油特点及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王志远:海洋溢油发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瞬时性等特点,其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十分复杂,溢油损害的对象也十分广泛,危害性极大。一些重大溢油事故造成的直接物质与海洋生态损失至少达几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人民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海上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有增加趋势,但我国缺乏专门的海洋溢油科学研究平台,部分基础研究成果零散分布,缺乏有效的海洋溢油快速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给查找肇事者、有效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困难。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国际上在该领域开展工作的情况吗。

王志远: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已经开展了针对溢油的各项研究工作,如美国海岸警备队海上安全实验室、美国环保署的国家执行调查中心、美国Battelle研究机构、美国环境卫生与科学学会、加拿大环保署环境技术中心、法国事故水污染研究试验中心及档案中心等。这些机构在溢油方面开展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海洋溢油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实际溢油事故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使之成为目前海洋环境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记者:北海分局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如何?

王志远:近几年,北海分局在海洋溢油鉴定、溢油损害评估、溢油行为研究等方面开展了重点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形成国内领先的优势。尤其是结合北海分局的海区管理职能,相关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实际应用。在2002年“塔斯曼海”轮溢油对海洋环境与生态损害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海洋溢油对海洋环境与生态损害评估的理论框架、溢油生态损害概念及溢油生态修复等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我国第一例海洋溢油生态索赔案胜诉提供了有力证据。2006年“长岛海域油污染事件”中,北海分局基于油指纹鉴定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丰富研究经验,排除了渤海千余口油井溢油嫌疑,成功地确定溢油来源。

作为海洋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北海分局不仅具有承担大型调查项目和综合研究方面的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与局内外系统相关实验室相比,在实现针对性研究和研究成果有效转化方面具有优势。

记者:组建局重点实验室的意义是什么?

王志远:面对我国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专门的海洋溢油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整合各方成果,开展以溢油鉴别技术、溢油环境行为过程研究、溢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技术为重点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工作,可以有效地开展海洋溢油快速鉴别与损害评估,为查找肇事者、有效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另外,在溢油方面开展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促进海洋溢油相关技术的发展。成立局重点实验室,不仅是指导我国海洋溢油环境保护工作所急需的,而且也是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记者:请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王志远:国际上,基于分析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的溢油指纹鉴定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未来需要扩展更多的鉴定指标,进行多种方法多种指标的综合鉴定;溢油损害评估则需要在相关国际公约及各国国情基础上进行完善与补充,急需快速预评估技术。溢油的处置与修复是为恢复生态环境所要采取的必要手段,一些发达的海洋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我国的溢油鉴定技术起步较晚,方法体系上较为落后,但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北海分局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油指纹分析和鉴定技术、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基础研究工作还稍嫌薄弱,亟待迎头赶上。

记者:简单介绍一下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内容。

王志远:该实验室拟通过溢油监测与鉴别技术、溢油的生态环境影响、溢油应急处置及生态修复等方向与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了解海洋溢油的特征和规律,准确查明各种溢油来源,对其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做出客观评估,为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突发事件研究的理论体系、发展相应的高新技术提供技术平台,为我国海洋减灾防灾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方向和内容为:1.溢油监测与鉴别技术:溢油综合监测方法,溢油鉴别与油指纹库建设技术。2.溢油的生态环境影响:溢油的风化与迁移过程,溢油的生物响应机制,溢油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3.溢油现场处置与生态修复技术:溢油现场快速处置技术,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及方法。

记者:请介绍一下该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工作规划、设想及预计达到的目标。

王志远: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遵循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方针,加强科学研究、基础建设和运行管理,使实验室成为能够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海洋溢油科学研究中心;成为海洋溢油科学的资源共享平台。在海洋溢油鉴别以及海洋溢油环境影响评估方面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海洋溢油的生态环境效应、海洋溢油应急处置及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培养与造就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制定了5年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利用5年的时间,在现有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力量的基础上,补充配备必要的设备仪器、选择充实精干人员、实现机构组织系统调整和建立管理制度,完成实验室软硬件和科研体系建设,形成较强的海洋溢油生态修复能力;开展油指纹分析鉴定技术、溢油环境行为、溢油生态修复技术、溢油损害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使本实验室在海洋溢油鉴定技术与损害评估技术领域保持先进水平,在其他领域与方向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在未来10年及以后的时间里,深入开展溢油环境行为的追踪、溯源、环境效应及评价、处置与修复的研究,促进分析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化学信息学、统计学、物理海洋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向环境管理和研究的进一步融合。在实验室研究领域及方向上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知名度的海洋溢油科学研究技术平台。

记者:最后请您介绍一下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王志远:实验室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基本方针,努力开拓新思路,加强人才和高技术的引进,以扩大实验室的知名度,促进产生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一、设立“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开放基金”,该基金将面向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研工作者。

二、加强国际联系,积极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开展广泛的国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验室将与科研院校在学科建设、课题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吸收他人所长,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扩大研究领域,建立和完善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能力,提升实验室研究水平和技能,实现科研与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加强管理,保证实验室高效运转。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和依托单位的作用。实验室将出台一整套实验室管理、考核、分配和安全等规章制度,保障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

五、人才培养:实验室将利用与研究所、高等院校的共建方式,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吸纳博士后来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同时积极选派实验室人员去外单位深造,进行人才培养。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该重点实验室争取成为一个人才齐备、理论坚实、硬件完善、成果丰硕的专业海洋溢油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成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及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的研究基地,成为具有自主创新、有一定国际影响、能代表我国溢油科学领域研究水平的研究基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