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规划9个集约用海区 将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山东是海洋大省,3200多公里海岸线,既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载体,更是加快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主轴线。在转方式、调结构进程中,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倡导科学、生态的 用海方式,向大海进一步,向陆地退一步,让有限的自然岸线资源得到科学的规划、保护、开发和利用。
莱州港扩建:保留海岸资源 向海洋要空间
从2004年至今,莱州港的吞吐量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5年的时间莱州港就将成为亿吨大港。而在莱州1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只有包括记者所在的8公里岸线适合建设深水港口,而这也是莱州仅有的一片金沙滩。
按照国家交通部的规划,莱州海滩是莱州港的扩建区,但为了给子孙后代预留海岸资源 ,莱州决定放弃在这里建港。莱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长王少军对记者介绍说:“要建亿吨大港,这块岸线都要占用,还要毁掉2000到3000亩防风林带,这个防风林带有4个村庄 。”
港口要建设,生态要保护,怎么办?莱州决定向大海要空间。(图示)按规划莱州港二期将依托一期工程围海造地,一点也不占用岸线资源。南京大学海洋学技研究所教授张振克对记者介绍说:“既要有岸线,也要有土地;要考虑生态,也要考虑经济。”
龙口福尔生化公司:避免占耕地 海岸滩涂建厂
发展既要向大海进一步,也要向陆地退一步。上世纪八十年代,龙口市福尔生化科技有 限公司为了避免占用耕地,选择海岸滩涂建厂,如今根据新的海岸带规划,企业所在的海岸将成为龙口市重点建设的旅游度假区。
龙口市福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于俊田说:“过去海岸沙滩土地比较便宜,现在海岸土地价格差别比较大,这个地方(工业园区)的土地价格只有海岸价格的六分之一,适合我们的企业发展。”
成功搬迁后,海边迅速崛起五星级酒店、大专院校等高端服务业项目。而搬到内陆园区 的福尔生化,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生产规模扩大了四倍,一跃成为国内同行业龙头老大。
山东:计划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 扩展蓝色经济
把海岸线留给高端产业,目前,山东先后有上千家企业迁出海边。山东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候英民总结说“我们要在搞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提前做好规划,科学的开发起来,用尽量少的岸线,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山东已规划了9个集中集约用海区,计划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以扩展蓝色经济 发展空间;38个资源禀赋最优良、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冲突最激烈的区域,受到相应规划管制,在这里,今后更多的空间将留给鸟类、鱼类,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