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去年以来,东营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密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广度、深度上做大做强质量工作,不断加大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工作力度。2010年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第一年,作为主战场的东营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工作的主线。
品牌战略构建“大质量”格局
在“质量兴市”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为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名牌工作的任务落到实处,东营市质监局与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名牌工作合力,构建起“大质量”工作格局。该局积极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责任,对争创名牌工作予以扶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争创名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争创名牌创造条件,特别是在项目、资金、检验检测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为名牌产品争创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该局深入企业普查登记,建立起1350家企业的质量档案,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状况、采用标准等200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对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经营效益好、具有较强优势的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推进,引导和帮助企业按照名牌产品的标准条件加强基础质量工作。
政府、部门、企业三级质量工作格局,为东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东营市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加261%和231%。绝大部分生产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名牌产品呈现向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中的趋势。
品牌农业培育黄河口农产品体系
生态农业是东营市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营农业引入标准化种植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农业呈现出集约化、产业化的局面,标准化种植在东营农村得到了有效的推广,成为东营农产品优良品质质量的可靠保证,形成了独具黄河口特色的品牌化农产品体系。
在“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引导下,东营市质监局联合农业、畜牧、渔业等部门和县村级农产品协会,入村到户,加大推广农业标准化应用技术的工作力度。同时,以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系统工程为依托,突出地域农产品特色,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从根本上保障了全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截至目前,东营市相继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文蛤等生产技术和地方标准97项,建成华誉肉食鸡、海星入海口文蛤等7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水产、禽肉等生产出口基地。全市农业企业共参与制定山东省农业地方标准12项,制定东营市农业地方规范79项,进一步健全了全市农业标准体系。目前,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文蛤、黄河口蜜桃、黄河口大米、黄河口棉花等7个黄河口优质农产品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计量节能服务高效生态经济
高效生态经济离不开节能低碳。东营市质监局以“质量提升”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大局,发挥部门职能,强化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从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能力和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帮助、引导企业全面加强能源计量工作,不断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过程的控制水平,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东营市质监局结合“双基”建设工作,组织区域监管人员对辖区内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重点摸清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情况、主要能源消耗情况、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情况,以及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情况等,建立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档案》,做到底子清、情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