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之痛

来源:马海涛   发布时间:2015-05-20 23:01:34 

6月初,连江苔菉镇一位朋友在电话里心情沉重地对记者说,因赤潮爆发,他养的几十万粒鲍鱼几乎全军覆没!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从不同渠道听到来自鲍鱼养殖者沉重的叹息。
据国家海洋局连江海洋监测站站长章德传介绍,这次连江海域赤潮爆发是从5月20日开始的,首先在黄岐半岛北茭洋屿岛附近海面发现,当日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水体中的藻类为夜光藻,无毒;23日蔓延到黄岐半岛北部的几个澳口,面积扩展为40平方公里;25日,赤潮进一步发展,藻类开始转为米金裸甲藻,有毒;27日进一步蔓延到黄岐半岛南部海域黄岐湾、定海湾,规模扩展到100平方公里。
近年来,连江大力发展鲍鱼养殖业,鲍鱼养殖已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据了解,连江今年鲍鱼投苗几千万粒,成品鲍鱼数起码有3000万粒,养殖区主要分布在黄岐半岛周边的海域,包括罗源湾、黄岐湾、定海湾。
鲍鱼的主要食物为藻类,鲍鱼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所谓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主要是藻类)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个数急剧增加,引起一定范围一段时间海水变色。赤潮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危害一是会消耗水中的大量溶解氧,二是会分泌黏液,三是有些赤潮本身有毒,所以赤潮特别容易对贝类造成危害。
往年,赤潮爆发持续时间一般只有7至8天;这次,持续时间长达近一个月,对连江鲍鱼造成了灭顶之灾,从罗源湾到黄岐湾到定海湾,整个环黄岐半岛海域无一幸免。除罗源湾内养殖的鲍鱼死亡率为40%-50%,其他地方一般都达到70%-80%。而罗源湾内也有一些地方养殖的鲍鱼几乎全军覆没,像苔菉镇的后湾村、黄岐镇的大建村、筱埕镇的凤贵村。仅后湾村,成鲍约死亡100万粒,幼鲍约死亡300万粒。
据测算,成品鲍鱼市场均价一粒可卖7 8元,幼鲍每粒一般一元。如果没有天灾人祸,养殖鲍鱼每投入一元钱一般可以赚回一元钱。难怪一位养殖户会说:这一次赤潮造成的鲍鱼死亡,它带给我们的损失是心惊肉跳的,我们欲哭无泪。
类似的遭遇也在平潭发生。平潭县东庠海域鲍鱼死亡率达70%,东澳海域在50%左右。平潭县全县鲍鱼养殖有2000万粒,其中工厂化养殖13座,海区挂养200多户。整个平潭县养殖业能创造产值7亿多元,其中鲍鱼养殖约占1/7。
日益肆虐的赤潮
在此次采访连江、平潭鲍鱼因赤潮爆发大面积死亡的过程中,记者无论是在养殖者、基层海洋环境技术人员、还是行政人员身上,都体会到他们对今年赤潮爆发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忧虑的理由不单单因为赤潮已经给当地的鲍鱼等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更在于福建沿海的赤潮爆发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是时间大大提前。往年赤潮发生往往从5月份开始,而今年从4月份开始出现。平潭第一次出现赤潮是4月17日,发生地为流水镇、敖东镇等海域;连江第一次出现赤潮是黄岐半岛北部。与去年相比,今年赤潮的出现时间约提早了半个月。
二是赤潮出现的次数多。去年福建沿海出现赤潮从5月开始至11月结束,先后出现17起,其中比较大的有6起;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省大小赤潮已经发生了21起。
三是破坏性大。去年6起比较大的赤潮造成的损失约计1380万元,今年仅连江鲍鱼一项的经济损失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四是赤潮持续的时间长。去年福建沿海每次赤潮持续的时间平均在一周左右,而今年连江的赤潮从5月20日开始出现,至今已持续快一个月了。平潭从5月20日出现的这次赤潮,持续的时间也有20多天。
五是覆盖的区域广。往年赤潮多数集中在闽江口和福宁湾。而今年,福建沿海五大湾区,除东山海外,福宁湾、闽江口、兴化湾、厦门湾都出现过赤潮。
六是今年的赤潮都是原发性的。赤潮按成因和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赤潮和外源性赤潮。原发性赤潮是由本海域内赤潮生物爆发性繁殖造成的,外来性赤潮则是由风、水流等作用带来。据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处高级工程师许珠华介绍,今年已发生的这20多起赤潮,都是原发性赤潮。
许珠华说,福建已经和浙江、上海并列为全国赤潮最严重的三个地区。我省可作业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等在全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名列前茅。据统计,全省沿海23个市、县人口1700多万,占全省人口56%,其中全省主要海洋产值1000多亿。对一个海洋大省而言,赤潮的日益肆虐,当然是头顶上一把挥之不去的达摩克利斯剑。
赤潮危机背后
无论是连江、平潭鲍鱼的大面积死亡,还是愈演愈烈的赤潮危机,造成这一后果的背后,都有许多值得人们反思的东西。
高名强,国家海洋局平潭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作为一名天天与海水打交道的最基层的海洋科技人员,他告诉记者,今年平潭的赤潮多是原发性的,这跟海洋受陆地污染物的直接排放是直接相关的。你看,整个平潭县域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全部直接排入海坛湾,不引起赤潮才怪。
高站长的观点在省海洋与渔业局的许珠华高工那里也得到了印证。许珠华在他的一份有关福建省海域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中写道:福建省海水超标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氮、磷,其次是石油类。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经河流输送入海。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骤增,据统计,2000年全省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2.21亿吨,占废水排放量的52.8%,已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其次是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港口船舶以及各种垃圾、废物注入海中,导致近岸海域污染,氮、磷等因子普遍超标,局部海域产生海水富营养化以至赤潮发生。
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刚刚发布的《2002年福建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进一步表明:陆地污染源才是破坏海湾和河口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报表明,福建海域主要入海污染源为城镇及农村生活、工业、农业排污,绝大部分通过闽江、晋江、木兰溪等11条径流携带入海,主要入海污染物包括无机氮、无机磷、化学需氧物质、石油类等,其中2002年携带入海氨氮闽江为1万多吨,九龙江为2600多吨。无机氮、无机磷是福建近海海域最主要的污染物。
我们一直认为大海有着博大的胸怀,我们也一直认为大海有着无尽的消融能力。于是我们在肆无忌惮地从大海中谋取好处的同时,把它变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显然,大海是绝不甘愿扮演这种角色的。日益肆虐的赤潮,只是它对人们这种无良行为的一个小小的警告。我们应该从这次鲍鱼养殖者的伤痛中深刻警觉。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