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海边有明显的“红带”,但仍有不少游人下海戏水。
昨日,深圳东部沿海地区部分海域出现了新的赤潮,其中,盐田大小梅沙海域、龙岗南澳街道办附近的沿线海域、大鹏金沙湾等地均能看到明显的“红黄色”赤潮。
赤潮为何持续出现,会否对戏水的游客产生不良影响?昨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深圳东部进行了实地走访。
大梅沙: 游人戏水兴致不减
“此次赤潮已经持续半个月以上,是大梅沙海滨公园投入使用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赤潮。受赤潮影响,近来大梅沙的游客量下降约三成,管理处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市民打来的关于赤潮情况的咨询电话。”昨天下午,大梅沙海滨公园管理处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在大梅沙海滨栈道上看到,从岸边开始,暗红色的海水绵延至外海约500米,整个大梅沙海面几乎都被这股暗红色所覆盖。尽管如此,大梅沙海滩上的游人却依旧络绎不绝,仍有大批游客在海里游泳。
在沙滩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游客。刚刚走上岸边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专程带着妻子和女儿利用假期从宝安沙井来大梅沙游泳的。谈到赤潮,张先生表示他并不在意:“年年都会有这种事情,我们都照常下海游泳,从没出过什么问题。”
实际上,大梅沙海滨公园已经通过多种手段提醒市民和游客不要下海游泳。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梅沙的沙滩上随处可见写有“水质已被污染,请勿下海游泳”字样的红旗,公园的广播也在反复播送劝阻市民下海的有关内容,但许多游客却不以为然。“那么多人都在游,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啦。”专程从东莞凤岗赶来大梅沙游泳的王先生一边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醒,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海里跑去。
记者随后在位于大梅沙东侧的京基 (论坛 新闻)大梅沙酒店采访时了解到,该酒店也在近期在通往沙滩的通道上放置了不要下海游泳的警示牌。不过,记者在酒店大堂看到,仍有很多住客身着泳装鱼贯前往海边游泳。“这种提醒基本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一位酒店工作人员无奈地对记者说。不过他也强调,赤潮发生后,酒店方面从未接到过住客因下海游泳而导致身体不适的报告。
据了解,大梅沙海滨公园也同样没有接到过类似报告。“我们也只能尽到告知义务,目前还没有接到封闭海滩的通知。海洋部门每天都在抽取水样进行检测,目前水体受到污染是肯定的,但是尚未达到禁止游泳的程度。”大梅沙海滨公园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
这位工作人员希望通过本报提醒广大游客,由于目前赤潮尚未有消退的迹象,因此还是应该尽量不要在这段时间选择下海游泳。如果一定要下海游泳的话,最好选择清早或者上午,这段时间水质相对较好,而下午5点以后则是水质最差的时段。同时,游客在游泳时,千万不要喝进海水,也不要在海水里停留太久,游完泳以后一定要注意及时用淡水将身体彻底清洗干净。
小梅沙: 隔污带弱化赤潮影响
与大梅沙毗邻的小梅沙同样也受到了赤潮的影响。不过,由于小梅沙今年投资十几万元在海水浴场建成了两条分别长达300余米的隔污带,同时由于小梅沙的水体流动性比大梅沙要好,所以,小梅沙在此次赤潮的侵袭中,所遭受的污染相对较小。
“我在小梅沙20多年了,从没经历过这么严重的赤潮。赤潮发生前,我们这里每天有超过一万人的游客量。赤潮发生后,游客量下降了15%左右。说明赤潮对游客的心理还是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小梅沙度假村总经理刘贤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大梅沙一样,小梅沙也在公园入口处通过电子显示屏不停地滚动播放规劝游客尽量不要下海的通知。不过,这里的游客也同样“根本不听招呼”。该来照来,该游照游,对于处于热浪中的游客来说,赤潮似乎远没有炎热的天气那样可怕。
而对于小梅沙海洋世界里的海洋动物而言,这次赤潮则似乎与它们无关。“海洋世界里的海水全部引自外海,那里基本上没有受到赤潮的污染。同时,我们还有完善的消毒过滤措施,因此赤潮不会对公园里的海洋动物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小梅沙海洋世界副总经理陈楠向记者介绍说。
南澳海港路: 随处可见“赤潮带”
“早上海面还是蓝色的,到中午时海面上出现了大块的红色。”昨日中午,南澳街道多位居民向记者打来电话,称仅一上午的时间,南澳街道办所在地附近沿线海域就出现较大面积的赤潮。接到报料后,记者随即赶赴南澳。车辆途经盐坝高速时,在地势较高的路段时不时能看到远处海面上有部分暗红、暗黄色的“赤潮带”、“赤潮块”。
中午1时许,记者赶到了南澳街道办所在地附近沿着海岸线修筑的海港路。站在岸边朝着海面一眼看去,海上景色十分迷人,海面上数艘大小渔船正在进行捕捞作业。仔细观察后记者发现,在离海岸沙滩约200米处,海面上有数条呈棕褐色、暗红色的带状漂浮物,宽约20多米,向东西方向延伸开,长度约有七八百米;在离海岸10多米处,海水中漂浮着一些黄褐色漂浮物,形状呈不规则块状、片状分布;海岸沿线积聚着少许泡沫。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不是周末假期,海港路、海滨路沿线沙滩下水游玩的游客很少。据岸边码头上的渔民介绍,11日时南澳街道办沿线海域就已经零星出现了黄褐色的块状赤潮,12日上午10点开始,离岸边较远处海面上的带状暗红色赤潮颜色逐渐明显。
杨梅坑、桔钓沙: 赤潮已消退
下午2时许,记者来了游人如织的南澳杨梅坑、桔钓沙沿线海滩。烈日下放眼望去,碧水连天的景色里,大批游客正常在海边嬉戏,海面呈现一片深蓝色,并未发现有赤潮。据数名海滩管理人员介绍,该海域在上周曾出现过小面积的红色赤潮,但数天前已消退完了。
金沙湾: 仍有少量赤潮
随后,记者赶到了大鹏金沙湾度假村。在离沙滩近百米远的海面上,部分水域存在少量赤潮,海面呈现带状的暗红色。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海水中有赤潮,但仍有大批游客正在海边玩耍。一位海滩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该处的赤潮是从11日中午时开始出现的,目前已经比11日时消退了很多。
专家提醒
赤潮未消退
少下水为妙
深圳晚报记者刘万专 实习生刘会娴报道 自7月底以来,盐田港、大小梅沙海域出现约15平方公里的大面积赤潮,并在上周开始逐渐消退。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深圳东部3个街道附近海域又出现面积较大的赤潮。据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8月12日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赤潮完全消退,仍需静候一段时期。
据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近日水温不断升高,加上海水富营养化等因素,浮游生物更容易繁殖,从而导致了赤潮的来势汹汹、经久不退。目前赤潮主要分布于盐田渔港和大、小梅沙湾 (论坛 新闻)附近海域,而土洋至官湖附近海域也有零星分布,累计面积共约10平方公里。赤潮要完全消退还需等候一段时间。
经过监测站的抽样鉴定,认定盐田渔港区域与大、小梅沙湾附近海域的赤潮均是无毒赤潮,溶解氧含量较高。虽然此次赤潮不具毒性,但检测人员仍提醒市民,近期内不适合下海游玩。由于大、小梅沙海湾浴场是市民游泳解暑圣地,上周赤潮有所开始消退,不少市民开始放松警惕而下水游玩。监测人员对此表示担忧,其建议市民在赤潮还没完全消退的期间,还是少下水为妙,避免与海水接触,从而引发皮肤过敏等病症。
另据其介绍,盐田渔港和大、小梅沙湾附近海域,土洋至官湖附近海域不涉及海产养殖区,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海产品暂时不会造成影响,市民不必恐慌。而此次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具体破坏程度还有待监测统计。
如果市民发现海水出现变色或其他异常情况,可拨打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的值班电话83628613,及时向监测部门反映情况。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