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区谋局蓝色经济”系列报道(四)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走近高区,如同纵览一幅画卷———绿色映染的底色上,纵横交错的道路划破绿浪,勾勒出简约流畅的线条,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似翻卷的浪花,在绿波间绽开,与碧蓝的天、湛蓝的海相映成章,皆入画中。
宜居,是高区散发出的迷人气质。在高区人看来,建设宜居高区,既是民心工程,又是战略使命。
着眼全市“世界宜居城市”的定位,高区的精品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努力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前瞻的眼光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彰显宜居风采
一流的环境,需要具备一流的城市载体功能。
今年,高区城市建设投入力度空前———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辖区10条道路,其中仅文化路高区段的投入就达3500万元。
“建区以来,高区每年的市政道路投入都在几百万元,像今年这样的大投入、大手笔还是第一次!”高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高区的气魄源自对自身发展的明晰定位。承东启西的高区,只有建成“严丝合缝”的路网,强化连接东西的枢纽位置,才能融入全市乃至全省,承接东西经济对流,实现奋力崛起。
这一背景下,一张宛如巨大棋盘的高区路网迅速织就———修建AC3路,有效分流文化路及花园中路车流;改造远遥墩、东泰、文化二路,彻底解决路面不平问题,提高路况质量;延伸科技路、宫松岭路、火炬路,方便社区居民出行;修建丹东、翠竹园西等4个路段,完善周边区域通行网络。
随着道路建设的加速,高区从无路到有路,从泥土路到沥青路,从东西到南北,织就了一个现代的交通网络:世昌大道、环海路、文化路等主干道纵横交错;古寨西路、吉林路、大连路等次干道经纬相连;火炬路、山大路、德州街等支路遍布城区。
不仅如此,在已敲定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建设方案中,高区后峰西附近被确定为城际铁路一个站点。随着这一工程的实施,高区将逐步驶入高铁时代,抒写出划时代的交通新篇章。
绿化托举的是城市的品位,是宜居宜业城市的梦想。高区提出“绿化就是文化,增绿就是增收”的理念,把造“绿”作为重要基础来抓,把绿色注满城市的每个角落。
文化路是高区着力打造的一条“绿色长廊”。本着“生态、节约、自然”的理念,文化路大量采用大苗木,在形成立体景观效果的同时,发挥其对城市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打造“人在绿中行,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
“我们将原来40多万棵苗木移走,购置了一批高档苗木进行重新绿化,做到‘树有高度、色有厚度、绿有浓度’,力争打造全市的‘样本路’。”高区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说。
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季节变化,高区将整条道路分为群芳争春、夏荫流芳、凝霞秋色三个段。如,在高区古寨东路至福山路段大量采用春季开花植物,突出多花多彩,表现出“春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观效果。
统计显示,到目前,高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5%,绿地率达到47%。“繁花似锦的春,绿树成阴的夏,色彩斑斓的秋,绿意浓浓的冬”组合为今日高区的城市版图。
伴随着道路、绿化工程,高区加快完善污水、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全区人居环境的含金量。
日前,高区文化路供水管道因管径较小、承压力低,即将结束10余年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年限可达50年的球墨铸铁管道。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高区建设规模的扩大,居民和企业用水量大幅增长。现有的水泥管道难以满足需求。改造后,原来的水泥管道将停用,并成为备用管道,一旦发生用水事故,可启用旧管道。届时,高区将形成双回路网状供水系统。
纵观高区,大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小到一草一木的生长,处处都体现出强烈的精品意识,为“世界宜居城市”增添了灵动的色彩和无穷的活力。
完善服务,提高宜居指数
宜居高区的建设,是立体的和多元的。
高区人认为,宜居,是一个涉及医疗、教育、购物、娱乐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的立体化概念。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是提升高区“宜居度”的必备要素。
认识到这一点,高区更加注重功能载体建设,启动了大型商场、酒店、学校、卫生所等一大批功能性设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上档升级。
商贸设施是衡量城市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今年年初,高区大手笔绘就大商贸蓝图—————《高区商贸旅游布局图》新鲜出炉。
按照规划,中心商贸区、综合商贸区、休闲旅游区、健身休闲度假区、特色商贸区等多个商圈,宛如颗颗明珠镶嵌在高区瑰丽的版图上,正在孕育成长、落地生根。他们与各具特色的沈阳路、吉林路、古寨东路等商贸街,勾勒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现代化商贸大格局。
今年以来,高区商贸项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群雄竞秀之势。
日前,高区商贸城正在加速拆迁,不用两年,一组现代高端商住两用楼群将矗立这里,崛起集高端购物、休闲、娱乐、商务于一体的中心商贸区;落址老水泥厂的高新商贸广场商贸区,计划投资20亿元,打造商旅合一的现代商贸区,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回收;占地70亩的东涝台特色商贸区已经破土动工,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干海产品、渔具旅游购物商场;46层高的超五星级福海皇冠大厦正在进行土建工程建设,不久将以高区新地标的身份矗立于金海滩畔……
“高区已吹响了新一轮商贸项目建设的号角,全区商贸业加速储蓄足够的能量,正在往新的高度起飞。可以预见,经过3至5年的开发建设,高区商圈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高区现代服务业负责人信心满怀。
在完善商贸设施的同时,高区还依托城中村改造置换出的土地,加快了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提高了城市和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
走进神道口中学校园,和谐奋进的教育氛围扑面而来。一栋栋现代气息浓郁的教学楼、科技楼、餐厅等楼群错落有致,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溢满校园。
这是高区利用神道口村拆迁腾出的土地改造建设的一所学校。改造后的神道口中学班额可达68个。“以前,孩子们要到威海九中上初中,村里长期租大巴送学生,现在中学就在我们身边!”神道口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毕胜利说。
一项统计数字显示,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有利机遇,高区腾出380亩土地,建设学校、医疗设施,其中新建改造学校12所、卫生所10个。
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家园
在高区人的字典里,宜居概念里还凸显一个“人”字。
“只见高楼起,未见百姓笑不是宜居,真正的宜居是城以民为本,民以城为家。打造宜居高区,关键在于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让百姓拥有幸福感。”高区管委负责人解释说。
随即,沿金海滩畔,一批引领现代居住理念的高品质住宅拔地而起:海御19提出了“恒温-恒湿”的高科技住宅新理念,引领健康住宅新标准;海悦国际公寓在业内率先推出了“酒店式物业服务模式”的新概念,获得了“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大厦”称号;精雕细琢的青青小城清新淡雅,缔造出一个松林中的理想家园……一时间,邻海而居,近绿休闲,成为高区人的生活时尚。
2007年,高区迎来了改善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历史机遇—————以市区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从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工程质量到小区绿化,从物业管理到社区安全,实现了历史性蜕变。
拆迁改造中,高区提出“高起点是财富,低标准是包袱”的理念,让变化凝聚人心,赢得民心。在利益关系处理上,百姓的利益优先。在制定标准时,让百姓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变好,财富增值。
理想山,一个悦耳而响亮的名字。这是在高区神道口村崛起的新城,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她的“内秀”—————德式山居建筑风格,体现品质、精工、简明、硬朗的特点;别具一格的绿化营造出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效果,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开发商坦言:“我们不仅仅在开发住宅,更是在开创一种原生态、高品位的生活。”
高品质成为高区城中村改造建设中的突出特色:槐云村将西班牙风情元素融入建筑理念,构建出融居住、自然、休闲、人文为一体的社区风格;田村回迁社区花大价钱引进名贵树木,让居民领略到南国风韵……
不仅如此,高区坚持各回迁小区的物业、治安、文化、健身等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大部分小区都实施封闭管理,配备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活动和交流场所,让融入城市的新居民感到安全、温馨、无忧。
高区人走向幸福的足音,记载在高区越来越美丽的城市版图上。高区人对于自己城市的热爱和眷恋,对于寻常生活的积极乐观、从容自信,特别是他们带有真切生活满足的表达,是一道更加生动的风景。
西涝台社区居民许万福说,以前的西涝台逢雨必涝,家里每年都要“过”几次水,这一改造, 村里的海拔标高增加了2米,我们再不害怕受涝灾、吃水难了。
看着如诗如画的小区环境,田村社区居民郝桂元笑容满面:“我们这土窝窝变成金窝窝喽,外地人都艳羡得很,纷纷来这儿置房居住,大家住在一起不分彼此,就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如今的高区,对于生活其中的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怡然自得的安居之所和心灵愉悦的精神家园。对于外地人而言,高区不断升腾的宜居因子,让人留恋,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