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上半年海洋与渔业工作呈现四大亮点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上半年,荣成市紧紧围绕“打造城乡一体化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战略部署,克服资源衰退、海冰灾害、油价居高不下、渔业用工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快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用海服务保障,提高行政执法质效,海洋渔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一、渔业经济逆势增长。实现渔业总收入209.2亿元,同比增长9.8%。成功引进新西兰鲍,培育出“凯普”一号海带杂交新品种,推广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二号”5000多亩。新增栉孔、虾夷、海湾等扇贝品种养殖面积1万亩、牡蛎8000亩。养殖业完成产量7.6万吨,实现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17.5%。投资3200多万元新上远洋渔船4艘,外派远洋渔船总数达到56艘。组织304艘渔船赴朝鲜东部海域作业,占全国赴朝鲜作业渔船总数的63%。远洋渔业完成产量1.18万吨,产值1.84亿元,占捕捞收入12.1%。海之宝深水小海带、獐子岛食品、鸿洋神海洋生物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工业实现收入102.7亿元,占渔业收入49.1%。
二、渔业安全生产扎实推进。一是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春季安全生产整治行动等活动,查处违规渔船903艘次,配备安全救生设备1192台(件),保证了渔船的安全适航。二是强化渔业安全基础。落实渔业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制作“便民联系卡”,将全市20马力以上在册渔船与全局工作人员联系挂钩,全方位了解掌控渔船动态,形成了大风传递、应急救援、镇区部门联动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积极推行强制配备救生设备、强制安装安全生产指挥系统终端设备、强制购买渔业保险等“三个强制”措施,配备CDMA船用终端设备3650套,发放AIS渔船避碰设备1200套。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山东省首家县级渔船救助信息指挥中心,大大提高了渔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规范船名牌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规范船名牌行动,对20马力以上、有驾驶室的捕捞渔船,统一制作、使用玻璃钢材质船名牌,与船舶识别系统相匹配,最大限度发挥船名牌的规范管理效果,目前2110套大小船号牌已发放完毕。
三、整治外籍渔船跨界作业效果良好。出动执法船106艘次,检查渔港码头725个次,检查外籍渔船3200余艘次,查处外籍违规渔船674艘,维护了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渔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辖区渔民群众纷纷赠送锦旗,表示赞扬。
四、管理服务不断创新。一是在全省县级率先设立渔政、渔监、海监教导员;率先恢复镇(区)、街道渔政检查员;率先实行岸段负责制,设立龙须、石岛、朱口三个渔政渔监工作站,将沿海镇区、街道渔政检查员编入伏休管理队伍,提高了执法效果。二是开启便民“绿色通道”,实行渔政、渔监、通讯联合办公,为渔民提供渔船证书证件(室内审验部分)、捕捞许可证换发,无线电台执照年审及渔船审验费、港务费、普通渔业资源保护费、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等收费“一站式”服务;成立水产健康养殖专家咨询组,建立了“荣成渔业科技信息网”,为渔民解决技术难题; 举办刺参健康养殖技术、渔业科技入户实用技术、裙带菜健康养殖技术、党员创业帮扶工程水产养殖、中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培训500多人次。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