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海洋管理造福子孙后代

王诗成同志在2006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9:44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厅邀请大家在这里举行2006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2006年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新闻发布会,主要目的是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社会和公众通报2006年的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全省海域使用管理现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海洋工作特别是对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关心支持海洋事业健康

和谐发展。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度、海域面积等资源条件都位居沿海省市前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2006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38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水产品总产量757万吨,增长2.8%;渔业总产值1445亿元,水产品产值516亿元,分别增长12.4%和10.7%;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20元,增长4.4%,海洋经济已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与我们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是分不开的。

一、 2006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基本状况

2006年,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上下认真履行海洋管理职责,大力推进海洋环保工作的开展。

一是海洋环境公益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我省重视加强和完善海洋环保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新形象。全省海洋环境监测体系、预报体系基本形成;海洋防灾减灾服务工作全面展开;搞好宣传工作,与省电视台联袂,在山东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和农科频道同时播放,山东海洋预报节目,为宣传全省海洋公益服务工作搭建了固定平台。

二是《海环法》、《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得到深入贯彻实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海环法和省海环条例,我省结合联合执法大检查活动和“齐鲁环保世纪行”、“两湾一口”记者团现场采访活动的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依据海环法和海环条例,严格把好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关。按照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委托签发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加强倾倒管理。对“金赣6”轮与韩国“西汉银河”轮碰撞污染海洋环境案件及今年埕岛油田溢油事件、长岛海域油污染事件严格依法办理,凸显了海洋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和索赔工作初见成效。

三是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新成果。依据有关法规,按照国家局的要求,重点突破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组织完成了《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推进制度创新,制定了《山东省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签发废弃物海洋倾倒普通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沿海设区市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规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方面的合作,东亚海项目渤海示范区工作稳步向前推进,黄海大生态项目工作如期开展。

四是海洋生态治理与资源修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山东省海洋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已列入《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意见》将其列为六大重点内容和九大工程之一。结合长岛海域油污染事件工作的开展,代省政府向国务院起草了《关于长岛海域油污染事件情况的报告》,与省环保局共同制定了《山东省长岛油污染事件经济损失评估工作方案》。制定了《山东渤海海域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组织完成了蓬莱海域油田开发对海洋生态和资源影响评估工作。

根据国家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在全省近岸海域组织实施了海洋环境现状调查和趋势性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莱州湾生态监控区、黄河口生态监控区、赤潮监测以及海水增养殖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和海洋倾倒区等项监测。全省共布设监测站位1024个,其中近岸海域监测站位数986个,包括趋势性监测站位54个,贻贝监测站位27个,生态监控区监测站位63个,海水浴场监测站位15个,奥运帆赛区监测站位34个,海水增养殖区监测站位108个,赤潮监控区监测站位6个,97个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设监测站位679个;另有小清河入海口监测断面和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站位;近海海域监测站位19个,包括8个海水水质监测站位、9个海洋倾倒区监测站位、2个放射性监测站位。

监测监视结果显示,全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为主,适合海洋生物生存和海水养殖、游泳的水域仍占到90%。海水养殖区海水质量除部分区域的营养盐含量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且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另外,有8%左右的海域受到轻度和中度污染,2%左右的海域存在严重污染的情况。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我省渤海及莱州湾的近岸港口、黄河、小清河、漳卫新河等入海口和沿海企业排污入海口等周围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局部海域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较高,主要污染物要素为总汞、镉、铅、DDT和粪大肠菌群;绝大部分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超标排海,其邻近海域环境污染较重。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黄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和生境改变等;海水浴场环境质量优良;海洋赤潮发生率降低;重点海水养殖区水质除部分营养盐含量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水质情况较适宜于滨海休闲娱乐活动;多数海洋倾倒区的基本功能满足海洋环保要求。

综合分析我省海洋生态环境,有五个明显特点:一是海上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水质明显好于近岸海域水质。二是河流入海河口周围海域水质差,以外海域水质较好。三是石油类污染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随着海上石油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海洋石油污染和海上运输船舶碰撞造成的污染事故对海洋生态的损害势必加重。四是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海洋生物数量较低。海洋生物物种对海洋污染十分敏感,一旦受到污染很容易死亡甚至灭绝。海洋生物数量减少表明流入海口附近海域生物群落结构较差。五是海洋污染事故较往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省共发生海洋渔业水域污染事故6起,污染面积57800多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海洋渔业资源数量明显减少,影响到黄渤海渔业资源量的补充,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二、2006年全省海域使用管理现状

2006年,我省积极推进海域使用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促进了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了海域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新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个配套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对市、县两级海域管理规范性文件和规定进行了清理,废止了10多项与《海域法》和《省条例》相违背的地方规定和规范性文件。

健全了海域管理机构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海域管理队伍。初步形成了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养殖用海管理网络,延伸了海域管理链条。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海域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海洋管理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财政直接投入用于海域管理的经费达到8000多万元。

认真实施海洋区划和规划制度。《潍坊市海洋功能区划》已经省政府准发布实施。滨州、东营、日照、威海等市海洋功能区划已进入省政府审批程序。组织开展了全省和沿海市海域使用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建立海域使用总量控制制度。

海域权属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全年共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1772本,确权海域面积4.03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2.23万元。全省累计确权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8376本,确权海域面积25.4万公顷。

从严控制围填海项目,进一步完善省厅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小组会和厅长办公会会审制度,对用海申请进行集体研究把关、民主决策,使海域使用审批更加公平、公正。全年省级审批围填海项目28宗,确权面积325.5公顷,直接征收到位海域使用金达9700多万元。

切实加强养殖用海管理,全省确定了18个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和7个省级示范县。通过示范带动,全省已累计颁发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证书7493本,确权海域面积23.74万公顷。

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抵押工作进一步深入。全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累计出让海域12万亩,征收海域使用金2000多万元。实施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解决生产资金近1亿元。

严格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下发了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票据。海域使用金直接缴入各级财政账户,按照海洋部门提出的使用计划核拨,专款专用。

进一步推进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委托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发了网络版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在广域网上实现全省各级海域管理部门对海域使用的受理、呈报、审批工作,并在潍坊市举办了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

组织开展了新一轮海岛资源调查,初步建立了全省海岛数据库。组织申报了烟台猴矶岛、青岛大管岛两个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加大海域勘界工作力度。省政府在烟台召开了全省海域勘界工作会议,就全省海域勘界工作和进度,向沿海各级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

省厅及青岛、威海市局列入了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单位,正式启动了试点工作。青岛市已完成海域使用状况、海洋环境污染、目标识别与突发事件预警、图像后端处理设备控制管理四个子系统的软件研发和硬件建设,试运行取得成功。10月份,国家海洋局在青岛召开了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现场会,推广了青岛市的经验。

三、下一步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保工作的打算

为了更好地适应海洋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创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标准、延伸管理内涵、强化管理意识”的思路和要求,不断推进我省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当前,海域开发利用秩序虽有明显改善,但在个别地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海域使用中边干边批、少批多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随着沿海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资源供需矛盾凸现期,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空间资源的需求向海洋转移,海域资源供求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将逐渐显现,海域管理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

海洋功能区划的权威性、时效性、科学性与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用海的现实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给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

以港兴市、发展滨海旅游已成为沿海大、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模式,在其产业调整过程中,渔业用海规模受到挤压,造成了渔民失海和补偿问题。

下一步全省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将努力做到:树立一个理念,突出两大重点,完善三个体系,采取四项措施,完成五项任务。一个理念就是: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利用与储备并重” 的新理念。两大重点就是:抓紧抓好围填海和养殖用海两大管理重点。三个体系就是:建立健全海域管理法律配套制度体系、区划规划体系和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等三个体系。四项措施就是:以创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标准;延伸管理内涵;强化管理意识等四项措施为主,全力推进海域管理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五项任务就是:1.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海域管理法律法规各项配套制度;2.做好区划、规划,积极发挥和提升海域管理在海洋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3.严格规范海域使用管理三项基本制度,提升管理服务质量;4.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海域监视监测能力、信息服务能力、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效率;5.深入开展海域管理政策调查研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综合分析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可谓喜忧参半。尽管海洋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海洋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海洋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虽然近岸海域污染面积有所减少,但是莱州湾、胶州湾和黄河口等重点海域局部污染依然较重,海上重大溢油污染事件有所增加,陆源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二是省、市两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机构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县(市、区)技术能力相对薄弱。三是海洋环保投入不足,应急监测、救助等方面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致使指挥决策工作受到牵制。

按照山东省“十一五”海洋环保规划要求,到2010年,我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省COD入海量要控制在15万吨以内,总磷控制在6万吨左右,总氮控制在2.5万吨左右,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加快海洋生态建设。围绕这一目标,确立工作重点:以胶州湾、莱州湾、黄河口等主要海域的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海洋生态综合整治;以海洋、海岸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海洋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海洋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的实施;以海洋防灾减灾为重点,完善海洋灾害预警报体系;以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海洋环保能力。

全面组织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做好趋势性监测和各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定期评价和发布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等信息,推进《山东省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山东省海上溢油应急预案》、《山东省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和《山东省油指纹库溢油鉴定及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规划》、《山东省海洋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

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做好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在全省系统内组织开展海洋环保联合执法大检查。重点检查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特别是港区、码头陆源污染物、泊船垃圾等主要污染源的排放,确保海洋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出台并实施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山东渤海海域生态修复与治理方案》和《山东省水生生物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

建立海洋环境的宏观调控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对各类型珍稀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严格保护和生态涵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脆弱敏感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限制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已受损破坏的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建设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全海域的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实行综合管理与协调开发相结合的环境政策,推进海洋环保工作再上新水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