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 打造青岛魅力大港

来源:山东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09:42 

“转方式调结构典型经验集中宣传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媒体见面会”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青岛市政府国资委近日组织市属及中央、省驻青等十几家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报道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刘亚明处长出席媒体见面会并讲话,青岛港大港分公司经理李君作了相关工作报告,会议由大港分公司党委书记陈福香主持。

这是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刘亚明处长在“转方式调结构

典型经验集中宣传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媒体见面会”上讲话。

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刘亚明处长表示,青岛港不仅是青岛市的国企旗帜,也是全国的国企典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青岛港,在实施“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青岛港在科技教育、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人本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广大企业深入学习和借鉴。会后,刘处长率媒体记者参观并采访了青岛港大港分公司中控室、大港机械队、职工之家等。

这是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刘亚明处长(右三)参观青岛港大港机械队工属具革新项目,

青岛港新闻中心主任李俊鹰(右二)、大港分公司李君(右一)陪同。

在大港“职工之家”,大港公司经理李君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港公司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11日,温家宝总理第三次来港视察时,鼓励大港公司说:“去年是很困难的一年,整个港口增长13%,不容易,来之不易。”在总理的关怀和鼓舞下,公司去年完成吞吐量3720万吨,同比增长5%。大港公司的“年设计吞吐量”是1320万吨,今年上半年完成吞吐量1968万吨,等于2005年全年总量,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青岛港的总量。谈到发展目标,李经理胸有成竹:力争今年完成吞吐量4000万吨,我们将实现一个“1>3”的奇迹,明年冲刺4500万吨、2012年挑战5000万吨。

改造队伍,实现发展理念和员工素质的转型升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首先必须转变干部职工的发展理念,提升政治业务素质,为公司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据悉,青岛港大港分公司主要负责青岛港三大港区之一的青岛老港区的经营管理。现有在岗职工5000余人,拥有6座码头、27个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1320万吨,主要从事粮食、铝矾土、钢材等杂货装卸作业和国际客运服务,是全海区经营货种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综合性装卸公司。

这是工作人员正在向国资委领导及采访团介绍青岛港大港公司转方式调结构,建设“魅力大港”的情况

改造发展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大港公司坚持把 “转变发展理念”作为重中之重、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召开科技大会,推进科教强港、科技强港、人才强港“三大强港”,实现了发展理念由传统的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积极走“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管理精细、亲情和谐”发展之路,建设“风险低、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的现代化、机械化装卸公司,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完美、操作精美、品牌全美、亲情和美的“魅力大港”。

改造“三观”,弘扬红色文化。20多年来,大港公司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红色文化教育熏陶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育“不怕苦,不怕死,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革命文化;“爱党报国,敬业奉献,上尊下爱,诚纳四海”的忠孝文化;“重品德,讲情义,纯朴实在,吃苦耐劳”的乡土文化;“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节约环保,和谐共享”的时代文化。广大职工忠诚践行“三大使命”(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大力弘扬“三个一代人精神”(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始终做到一个信仰、一个声音、一个劲头。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改造知识分子队伍,提升知识含量。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高素质知识分子队伍。 特别是去年以来,公司629名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参加了集团三级班子和两级机关高密度、高强度的脱产大培训。李经理表示,今年以来集团管干部脱产三个月,培训40多门课;科队长和专业技术人员去年脱产半个月、培训十四五门课程,今年脱产一个星期、培训八九门课,每天学习时间都在20个小时左右。“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和节能减排是必考专业课程。常主席、总裁每期开班专门动员,每期结业亲自参加,在全港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学习风暴。通过大培训,公司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提升了14个百分点,初中以下降低了11个百分点,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达到了40%,并有80名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改造技术工人队伍,打造复合人才。大港公司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自编教材、分类施教,年年组织技术工人脱产大培训、考工晋级、技术大比武,业务技能得到了极大提高。近三年来,公司技师以上人员由104名上升到148名,所占比例由8%增加到15%;有20人获得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和集团比武第一名。先后涌现出 “全国技术能手”徐青荣、“山东省首席技师”唐卫等一大批先模人物。打造了一支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管理技能型,具有精湛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改造农民工队伍,加快“四个根本性转变”。多年来,公司坚持人文关怀、岗位倾斜、激励培养、设计职业生涯通道等途径,促进农工队伍成长进步。公司近2000名农民工,有1204人转为合同制工人,607人走上各级管理岗位,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生产主力军。特别是今年,集团又开创了全国先河,在农民工队伍中实行装卸技术等级评聘,公司共有152名农民工被评为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和装卸工艺师。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工,今天在港口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光宗耀祖。先后涌现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皮进军、全国劳动模范徐万年等一大批先模人物。逐步实现了 “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由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四个根本性转变。

20多年来,大港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三支队伍”(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和农民工)改造,打造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钢铁之师。近年来共完成创新成果499项,软件开发303项,其中有18项获国家专利,QC管理成果72项,创出“亿瓶精装”、“大港先锋情”等公司和员工品牌220多个, 较好地破解了公司发展的“五大难题”(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在港时间),促进了公司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改造管理,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

多年来,大港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各项管理实施深度改造,推进公司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

这是领导和采访团在青岛港大港分公司机械队观看吊车绝活。

改造管理格局,实现生产组织精细化。“五级管理”(集团为决策层、公司为经营层、基层队为管理层、班组为操作层、车为执行层)是青岛港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也是夯实“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实现转型升级的组织保障。公司全面抓好 “队为核心,班为基础,车为单元” 的管理,细化了基层队八大类95项管理职责,制定了768个管理标准,强化单车、单班核算,有力地推动了公司转型升级。如机械三队6月份设备百吨能耗为7.55升,同比下降了12.7%。 公司装卸二队、装卸五队、机械四队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服务名牌、青岛市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改造生产布局,实现生产管理专业化。大力实施生产布局调整,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现有泊位、库场资源。一号码头主要为散粮作业码头,二号码头主要为件杂货作业码头,四号码头为成品油专用码头,六号码头为国际客运邮轮码头,七号、八号码头主要为大宗散货作业码头,实现船舶作业和库场堆码的专业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了长距离运输,以及带来的交通拥堵、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高问题。

改造生产流程,实现生产管理科学化。按照“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要求,对传统的作业方式、工艺流程实行全面改造。先后改进了“啤酒成组装船、船船直取、车船直取”等十余项工艺流程,创出了“三个一次性”(生产信息一次性上表,一次性配工,现场交接班一次性到位)等24项先进工作法,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年节约资金300万元。

改造安全管理,实现“五个平安”、“五个文明”长治久安。坚持“不要带血的GDP”,大力推进“以人强安、科技强安、管理强安”,把平安稳定作为港口管理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决定一切的大事来抓,全力打好“五个平安、五个文明”攻坚战。坚持以人强安提素质,从源头入手,抓好本质安全,年年开展“平安是福”主题教育,领导月月深入一线上安全大课,基层队周周开展“五个平安”专项整治,从根本上提高职工“三不伤害”意识。坚持科技强安做保障,加大“人机分离”攻关力度。如在纸浆作业中,大港公司发明了“纸浆半自动摘钩属具”,消除了过去装卸工人手动摘钩的安全隐患,使人与钩头完全分离。仅今年上半年大港公司就成功完成“钢轨专用吊具”等61项革新成果,依靠科技攻关保障了安全。坚持管理强安控过程,先后修订了133个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了5092份员工“五个平安”档案,班班落实 “ 规范作业、规范操作、规范管理”, 保证了公司平安稳定。

改造增长方式,实现生产管理低碳化。大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重视吞吐量、经济效益等预期性指标,而且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积极采取“ 吊车油改电、油改气、安装燃油计量器” 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变耗能大户为节能大户。如吊车“油改电”自20089月投入使用后,至今己完成作业量292万吨,节约燃油23.06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12吨。对公司五个食堂15个燃油灶进行了“油改电”,能耗降低了40%。公司在吞吐量逐年增长的前提下,综合能源单耗由6.47吨标煤/万吨降至3.75吨标煤/万吨,降幅达42%

改造环境,实现绿色大港生态化。长年坚持以“五个文明”管理为生存线(文明装卸、文明生产、文明服务、文明环境、文明施工),大力实施“蓝天、碧海、绿地”工程,投资180多万元建设防风环保抑尘墙,投资4000多万元购进了世界先进的氧化铝卸船设备,“变大扫帚为小扫帚,把矿粉当面粉”,做到了“干什么不见什么”,拆除了老港区12座燃煤锅炉,投资530多万元改造供热系统,投入重金对职工食堂进行了二次革命,将污染的重点、难点打造成环保的亮点景点。

大港公司积极建设花园式公司,港口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单位。特别是2009年海军建军60周年,来自14国家、21艘外国舰艇聚集青岛港,港口优美的环境,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官兵的高度赞誉。今年52日,国际超豪华邮轮“钻石公主号”停靠七号码头,外国游客们对港口文明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公司共圆满完成温总理来港视察等重大接待活动330批次,充分展示了魅力大港靓丽风采。

改造码头,实现百年老港向现代化大港转型升级

青岛老港区是一座百年老港,原有泊位等级低、技术状况差,库场狭窄,能力低下,原由北港、大港、中港三个装卸公司经营管理。2001年,集团按照集约化管理的思路,将北港、大港、中港三个公司整合为一个装卸公司,就是现在的大港公司,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浪费、能力不足、内部恶性压价竞争等弊病,建成了全海区人员最多、设备最多、货种最多、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杂货公司。在此基础上,多年来大港公司又通过自主创新,对百年老港实施大规模建设改造。

改造生产设施,创出“13”的奇迹。大港公司以提升通过能力为目标,大刀阔斧地对码头、航道进行技术改造,泊位靠泊能力由万吨级提升至5万吨级、7万吨级、10万吨级,实现了老港区的脱胎换骨大转变。泊位通过能力由2001年的970万吨提高到1320万吨,增长41%。其中七号码头改造,由原只能靠泊3000吨级船舶的小泊位,改造成为2个可靠泊7万吨级船舶的大型泊位,用最少的资源建成了大型化的码头。彻底改变了老港区不能靠泊大型船舶的历史。青岛港老港区库场狭窄,素有“口大肚子小”之称,极大地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大港公司以扩大堆存能力为目标,大刀阔斧地改造库场。先后拆除30余处房屋等设施,新建3座钢结构仓库,建粮食筒仓16座,使老港区堆存能力达到200万吨,是整合初的1.5倍。大港公司以提升疏运能力为目标,大刀阔斧地改造道路,投资上亿元,先后对30余条港区道路、库场通道进行扩建改造,拓宽、硬化路面约30余万平方米,新辟和改造4股铁路线,延长作业线约1000米,极大地提升了疏运能力,日均集疏运货物达10万吨。大港公司以转变经营方式为目标,扩大临港加工能力,2005年引进大豆加工项目,实现了老港区临港加工零的突破;2009年启动大豆加工二期工程,使年大豆进口量增加至280万吨。与日本三菱、青岛碱业等企业合资建设了水泥、硫酸、纯碱、沥青罐群,筑巢引凤,进一步完善了港口功能。大刀阔斧的码头改造,使公司固定资产增至19.4亿元,为整合前的2.8倍。今年上半年,用1320万吨的通过能力,干出了1968万吨的吞吐量,预计全年将突破4000万吨,实现“1>3”。

改造机械设备,推进装卸生产机械化。在青岛港工作了30多年的大港公司机械四队于秀光队长说,坚持“大港出路在机械化”,近年来,集团共重金投入5亿多元,为大港公司添置了280余台设备,对装卸机械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新购进24台大吨位门机,替代了过去老旧的10吨门机,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能耗。购进1060吨拖车,载货量一台等于过去的6台,大大提高了作业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引进世界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引进大型装载机和挖掘机下舱进行清舱作业,彻底解决了人力清舱的问题,由日均卸率不足1万吨提高到3万吨以上。大港公司引进氧化铝气力卸船设备,解决了过去6级风以上天气无法作业的矛盾,降低了粉尘污染和货物风耗,提高作业效率2-3倍。

改造监控方式,推进装卸生产信息化。投资120多万元,建设改造了现代化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调度人员只要坐在屏幕前就可以通过先进的监控系统,对现场作业进行视频监控,改变了过去生产管理人员满现场跑、信息不畅、指挥滞后的状况。公司安装了百余个监控探头,对老港区所有码头货场、重点部位、门卫和限制区域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加强了信息实时跟踪。公司的粮系统作业,通过大屏幕、5台电脑监视器和12个摄像头,对整个作业系统随时监控,只要鼠标一点,粮食接卸和装车作业就安全高效完成,真正实现了“鼠标革了铁锨的命”。

多年来,大港公司在集团和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一系列战略部署,把“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 作为一次深刻革命,狠抓队伍改造、管理改造、码头改造“三大改造”,积极推进公司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了百年老港区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而今,大港公司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化、机械化的魅力大港,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