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力推高端产业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11:1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只要简单回溯一下青岛百余年的发展史便会发现,无论是20年前的东部大开发、10年前的挺进西海岸,还是当下正在深入推进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这座城市在经济领域实现的每一次历史性跨越,总是与发展空间布局的革命性优化密切相关。

环湾战略厘定宏阔发展空间

上世纪90年代初,以市政府东迁为标志,青岛吹响东部大开发的号角,累计投资120亿元完成东部新区400万平方米的建设,并利用东部大开发获得的发展资金对旧城区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东进之举,使青岛的城市发展空间急剧扩大,城区面积比东部大开发前扩大了12倍,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的经济位次迅速提升。

本世纪初,青岛作出挺进西海岸、打造新的经济发展重心的决策,使位于西海岸的开发区在不到10年时间里,形成了家电电子、造船、港口、汽车、石化、海洋工程等产业层次高、配套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并逐渐形成综合服务业集聚区、前湾港物流集聚区、凤凰岛旅游文化创意集聚区、科技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青岛的城市空间布局,也由长期以来单一的“带状布局”,嬗变为青岛、黄岛、红岛立体发展的“品字格局”,使青岛市与整个半岛城市群的互动发展空间更为辽阔。

“十一五”期间,随着青岛经济的飞速发展,老城区、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迅速饱和,西海岸在宏大视野下也变得相对狭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重大发展战略。依据该战略,青岛全面实施“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的现代化城市框架,打造环胶州湾地区核心圈层。青岛的发展空间布局,由此从“依湾”全面转向“拥湾”,走上辐射山东半岛的现代化海湾型城市的腾飞之路。

有了这样的空间布局,当国务院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时,青岛市成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镇也就顺理成章。为抢抓这一重要发展机遇,青岛市提出打造“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的目标,积极培育形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中心、以胶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集聚带。

可以说,由“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所厘定、全面优化的宏阔发展空间,正使这座城市的资源、能源、区位、产业之间的配置水平达到最优,使这座城市在后危机时代的新一轮发展浪潮中,形成足够雄厚的承载力,同时拥有强大而深远的区域辐射力,无论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端产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都将在这里找到理想的成长空间,并将凭借这座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推动,在最短时间里实现产业的调整升级和集聚发展,在向价值链高端迅速迈进的过程中稳稳占据制高点。

更为重要的是,承接要素转移的空间平台不断得到历史性优化,必将引发青岛市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热潮,而伴随着一大批产业层次高、拉动能力强、发展后劲大的高、精、尖项目引进来,留得住,开枝散叶,集聚发展,这座城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将疾步如飞,其发展质量、发展内涵也将在昂扬奋进间发生根本性转变。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看到,不断优化的发展空间,使青岛市重点产业调整升级和集聚发展获得了极其肥沃的土壤,并已迸发出强大的推动力,推动着这座城市的经济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加速转型。

青岛高新区是青岛市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自全面启动建设两年来,高新区成为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热土,在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集聚了40多个重点项目、200多亿元的投资并陆续投产,引进建设了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等一批高成长性高端研发要素。

在全新的发展空间里,青岛高新区、五市的省级开发区,以及新规划的董家口港口与重工业功能区、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莱西姜山轻工业功能区、胶州洋河装备制造业工业功能区、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等六大工业功能区,成为全市上百家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的主要承接地,为老企业在新的发展空间里改革调整、脱胎换骨,为全市传统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孕育着新的高地。

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去年青岛市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列入搬迁计划的企业累计达到37户。今年的工作目标,则是确保当年新启动搬迁企业15户,完成企业搬迁改造投资16亿元,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5家老城区企业列入搬迁计划,部分搬迁企业顺利实现了新项目竣工投产、原址土地出让开发。

从青岛市产业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瓶颈,而正是深感于此,青岛市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中,着手建立科学合理、广阔宏大的空间布局,根据“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要求,对传统产业狠抓重组改造升级,对主导产业狠抓集群配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狠抓特色规模,全面引进和推进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为全市经济突破瓶颈、强势转型创造了极佳条件。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年初,青岛市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确定的空间发展布局突出定向招商,确定了361个新上工业调整振兴项目,加快推进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七大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调整振兴。截至目前,今年重点推进的100个产业振兴项目中,已有78个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总投资近117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255亿元,为青岛市实现新一轮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起到了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