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密布巡航导弹 京沪数十城市被韩导弹覆盖
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头部特写。
2003年,美军向伊拉克数个目标发射了巡航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韩国部署新巡航导弹 宣称技术已超越中国
韩国军方17日称,韩国已成功开发出射程为1500公里的巡航导弹,并计划在年内部署在韩朝边界的“中部前线”。韩联社报道称,韩国因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开发射程1500公里巡航导弹的国家。韩国媒体声称,韩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已超越中国。
报道称,新开发的“玄武
根据韩媒公布的“玄武
就在韩国公布部署远程巡航导弹之前,美国海军3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相继抵达韩国釜山军港。报道称,这3艘SSGN原系战略导弹核潜艇,美军于2007年将其改造成既能实施传统远洋反潜、反舰作战,又可用于浅水作战环境中的多种作战行动的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每艘核潜艇可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号称“一周灭一国”
战时,该型潜艇可隐蔽进入敌国近海水域,它一次齐射可打出32枚导弹,6分钟内能将所有导弹发射完毕,火力相当于4艘宙斯盾巡洋舰的总和,号称具有“一周灭一国”的能力。如今,3艘SSGN抵达韩国釜山军港,这里距离北京不到1400公里。
实际上,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巡航导弹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台海局势紧张期间,美国就将“斗牛士”巡航导弹,部署到台湾。如今,美军在远东固定部署的巡航导弹数量有所减少,基地也大多转移到离中国较远的关岛和夏威夷,但由于美军远程武器投送平台的发展,它们仍能在短时间内打到中国领土上。
据外媒报道,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冷战思维,正一步步将巡航导弹技术扩散到亚太盟友手中。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负责人约翰·派克披露,韩国的巡航导弹,大致相当美国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的早期型号。韩国人应该是从美国得到了十分关键的袖珍涡轮喷气发动机制造技术,否则该导弹的射程绝不可能达到如此远的距离。
而在中国西部边陲,印度巡航导弹也频频亮相。今年3月21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成功进行“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海上垂直发射试验。
印度“布拉莫斯”导弹 威慑周边邻国的“杀手锏”
印度“布拉莫斯”导弹 威慑周边邻国的“杀手锏”
印度媒体援引DRDO该项目主管斯瓦萨努·皮莱博士的话称,从垂直发射井中打出的“布拉莫斯”导弹先爬升到弹道最高点,再以极高速度俯冲攻击,在末段飞行中开启导弹自带雷达导引头,最终击中停泊在孟加拉湾的退役护卫舰,就如同“闪电劈断丛林里的一棵树”。据悉,印度陆海空三军将列装超过500枚 “布拉莫斯”导弹,以便对周边邻国形成“不对称技术优势”。
“布拉莫斯”是俄罗斯于1995年邀请印度共同投资开发的超音速导弹,它看上去像细长的“飞行铅笔”,速度可达2.8马赫,并能垂直发射,射程在290公里左右。皮莱博士声称,“布拉莫斯”可在2分钟内发射就绪。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报道,印度军方争取在2010年底前完成陆军两个团的“布拉莫斯”Block-2型巡航导弹装备计划,而这两个就部署在中印边界东段附近,其针对目标不言而喻。 (据《中国国防报》)
“战斧”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全天候、亚音速巡航导弹,有陆基、空中和海上发射等型号。导弹长
弹道导弹“高空急先锋” 巡航导弹:“低空刺客”
巡航导弹:后冷战时代打响“战争第一枪”
巡航导弹的雏形最先出现在二次大战后期的德国,V-l导弹被公认为现代巡航导弹的“鼻祖”。德国投降后,导弹研制技术也被美苏等战胜国瓜分。苏联集中精力专攻战略导弹,而美国则同时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两方面铺开摊子。
巡航导弹速度较低,飞行高度也比较低,可按事先选定的隐蔽路径飞行,能够规避敌方雷达与防空系统,防御方很难发现和拦截。美国众议院下属的战略力量委员的报告承认,即便是堆砌了无数高科技的美国本土NMD系统,在防御巡航导弹方面“仍然会漏洞百出”。
巡航导弹终端导引精准性高,适合做精确攻击,其弹头可以为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因此,巡航导弹可以是战略性的,也可以是战术性的。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的造价更低廉,瞄准更精确,也更易操作。
自冷战结束以来,巡航导弹几乎成了超级大国打响“战争第一枪”的首选武器,它的发展和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战略和战术导弹划分界限,是超级大国推行新式常规化威理论的利器,在美国发动的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它一直是打击敌方纵深地区重要目标的主要武器。
俄军事分析家亚历山大·莫兹科夫指出,弹道导弹是按一定抛物体轨迹飞行的,这种导弹的飞行路线在发射前设定后,一般不容易改变,不过速度极快,对其实施拦截讲究“一准二快”,即第一时间发现,然后发射高速拦截导弹,在弹道导弹即将经过的路径上实施截杀。而巡航导弹则比弹道导弹慢得多,它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虽然速度低,但飞行弹道却比前者诡异得多,它可根据地形、匹配装置,灵活改变路径,令防御系统很难预先计算出它将要经过的区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