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循环养殖激活生态渔业

来源:农业部渔业局综合处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0:05 
1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芦苇丛生。而如今,利用盐碱地下面的海水,养殖大菱鲆、鳟鱼等深海鱼;养过鱼的肥水经过暴晒和生物处理,用来养对虾;养过虾的水,再喂养梭鱼、鲈鱼等,最后,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回流去养虾,这就是山东省胶州市徐宝荣历经2年多,探索出来的循环养殖、零排放的生态渔业模式。

“过两天,等大棚的温度达20℃,就可以往虾池里投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虾苗了。”近日,徐宝荣告诉记者,光这一季,14个工厂化虾池大棚,计划投放2000多万尾虾苗。

提到循环养殖,徐宝荣介绍,养殖场位于大沽河河道上,地下水咸中带涩,温度、盐度等指标正适合深海鱼养殖。1998年,他请来省地质队在大沽河东南方向探测了50多处富含海水的区域,打了12口海水井,建起了养鱼池。由于地下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5℃左右,这里养殖的三文鱼、鳟鱼、大菱鲆跟深海鱼的口味差不多,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那些趴在水底像树叶一样的鱼就是大菱鲆,市场价每公斤50多元。”

在鱼池旁边,记者看到一根手腕粗细的白色PVC管不停地向池子里注水,池壁上还有一根碗口粗的粗管通向池子下方的排水渠,当水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水通过粗管自动溢出,这样就保证了池子里的水面高度不变,并且始终流动着,达到低温鱼对水温、氧气的需求。

顺着排水渠,记者看见在大棚东侧有4个大水池,从鱼池里流出的肥水就储蓄在这里。“鱼池里的水富含有益藻类、高蛋白等物质,非常适合养对虾。”徐宝荣说,对虾适宜高温水生存,因此,水需要在池里暴晒半个月,进行生物处理后,再抽送到大棚虾池里,用来养殖对虾。据悉,像这样高密度、工厂化养虾,打破了北方地区冬季不能养虾的“坚冰”,创造了一年能养三季虾的纪录,亩产对虾2600多公斤。

喂了虾的水将如何利用呢?从虾池往西走约500多米,一个足有200亩的湖面映入眼帘,一座三层楼高的东湖阁观光大酒店矗立在湖中央。徐宝荣说:“这个湖就是水的第三个去处。从虾池定期排放出来的水流进湖里,用来养殖鲈鱼、梭鱼、加吉鱼和海水白虾等品种。通过养鱼和自然净化,再加上一定的生物技术处理后,水质得到很大的改善,一部分重新回流到虾池,一部分渗透到地下,一部分自然蒸发。基本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还能节约50%的水、电等能源。”(稿件来源:2007年6月7日《农民日报》第2版)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