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7月21日,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了《2009年东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公报显示,去年东莞海洋环境保持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全年未发生严重海洋灾害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
公报显示,2009年,全市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与2008年相比,海域水质未见明显好转。
东莞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和化学需氧量等。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一般,全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铜、砷污染。入海排污口排放污染物总量保持稳定,监测排污口有超标排放情况,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有所增加。
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和沙角炮台、威远岛滨海旅游度假区基本符合其功能区划要求。
全年未发生严重海洋灾害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海洋垃圾数量偏多,主要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
公报称,2009年,海洋渔业部门监测的4个入海排污口排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00055吨,比2008年增加约3%。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 D Cr)、悬浮物、氨氮、磷酸盐。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大量污染物携带入海,对排污口(河)邻近海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使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洋功能的正常发挥。
2009年,东莞市东江北支流、南支流携带入海的化学需氧量(CO D Cr)、石油类、营养盐和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为77361吨,对河口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