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以来,山东省渔业工作紧紧把握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机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渔业为主攻方向,努力克服海冰低温自然灾害、资源严重衰退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十大基础工程和十大渔业品牌“双十工程”建设,全省渔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省1-6月份水产品产量265.1万吨,渔业总产值24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5.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10万吨,同比略减0.2%,淡水产品产量55.1万吨,同比增长10.3%。海水产品中,海洋捕捞产量81.6万吨,同比减少8.1%;海水养殖产量128.4万吨,同比减少5.6%。出口水产品45.4万吨,创汇17.5亿美元,增长5%和12%。
一是近海捕捞产量下降。受年初海冰灾害、水温偏低和资源持续衰退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海洋捕捞生产属于历史上较差的年份之一,鲅鱼、鳀鱼、梭鱼、梭子蟹等常规品种资源锐减。虽然多数捕捞品种价格普遍上扬,但因燃油、雇工等成本增加(均在20%以上),仍造成全省大马力渔船7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20%渔船可以保本,只有10%的渔船盈利。
二是水产养殖基本平稳。全省上半年海水养殖面积42.9万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刺参、鲆鲽鱼、对虾等十大优势品种稳定发展,产量85.9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74.5%,对渔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海参养殖规模继续加大,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10.3%;大菱鲆养殖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57.2%。淡水渔业较快增长。内陆湖库等大水面渔业资源增殖、生态池塘整理工程等渔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淡水渔业发展,1-6月份,全省淡水产品55.1万吨,同比增长10.3%。南美白对虾、乌鳢、河蟹等名优淡水品种的主养区规模逐步扩大。省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扩大到44个县(市、区),辐射面积63万亩。
三是水产品贸易回升向好。1-6月份山东省水产品市场交易量90.6万吨,同比增长3.2%,交易额99.17亿元,同比增长5.5%。总体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海水鱼价格上涨较快,大宗淡水鱼价格缓慢上行,贝类产品量减价升。虾蟹类价格涨跌互现,虾类价升。重点品种海参、鲍鱼价格持续上扬,上半年市场活海参均价达到172元/公斤,同比上涨62%。鲍鱼均价为192元/公斤,同比上涨57.1%。加工出口全面复苏。1-6月份,全省水产品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量111.1万吨,总值为28.1亿美元,增长19.5%和18.1%。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主要是加工出口的原料鱼,进口量多为出口增长提供了原料保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