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庆石报道 近年来,辽宁在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管理的同时,还加大了滩涂养殖、浅海底播增殖、海水工厂化养殖开发利用的力度。到2006年底,全省滩涂养殖达到165万亩,浅海底播增殖达到300万亩,海水工厂化养殖200万平方米,促进了渔业增产和渔民增收。在渔业增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2005年首次在辽东湾海域放流海蜇幼苗1.56亿头,回捕率达到4%。对增加海蜇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渔民的好评。2006年放流海蜇幼苗2.68亿头,在海蜇“小年”的情况下,作用更加明显。葫芦岛、锦州、金州等地开展的对虾放流,大连、丹东鱼类、贝类的资源增值都收到了明显成效。多年来,在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开展的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到2006年末,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完成648.3亿元,增加值30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和14.5%,渔业经济增加值是全省农业增加值的31.6%;水产品出口55.2万吨,增长24.6%;创汇13.1亿美元,增长17%,占全省农产品创汇的53.6%。渔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增长8.8%,是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
尤其在全国各海洋大渔场先后放弃对海蜇保护的情况下,辽宁对辽东湾海蜇资源进行了持之以恒的保护,并将其上升为政府行为,连续4年实现了全省统一开捕,使全省一万多条捕蜇渔船得到了实惠。据测算,4年来辽东湾沿岸15万渔民人均年捕蜇收入1530元。海蜇资源的有效保护激活了海蜇加工、运输、出口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沿海渔区经济的发展。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