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125公里的苏州河,本市境内河段长53.1公里。原来两岸有800多家工厂,目前还剩2家
●苏州河整治工程历时11年,总投资约140亿元人民币,近年市区河段水质达到地面水V类(景观水域)标准
●苏州河目前有约七八种鱼类,大多是较耐污的鱼种,如泥鳅、黄鳝、鲫鱼、麦穗鱼等
●华东师大专家勘测苏州河底泥发现有19种严重影响水质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
●今年4月苏州河“水上巴士”
正式运营,目前正作夜航准备,将成为申城一条新的黄金游线
上海将从今年底前开始对130万立方米的苏州河底泥进行疏浚,此项工程将于明年汛期前完成。届时,流经本市境内的这条母亲河的水质,将争取达到国家地面水IV类标准,并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这是昨天举行的“感知上海———世博会苏州河治理与发展寻访活动”传出的信息。
水质指标稳步改善"世博园内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后滩湿地具有的生态水处理功能、园区内将历史悠久的老厂房改造成可持续更新的新场馆,所有这些先进的理念,可以说都能在上海成功治理苏州河的实践中找到启示。"曾经亲身参与了苏州河治理前三期工程规划的高级工程师张效国介绍说,苏州河整治工程历时11年,总投资约14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市区河段的主要水质指标稳步改善,达到了地面水V类(景观水域)的标准,滨河绿地和公园点缀两岸,亲水岸线不仅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也将苏州河畔打造成了适宜居住、休闲、观光的城市生态生活区。彻底治理任重道远条纹东方鲀、刀鲚、蒙古红鲌、日本鳗鲡、光泽黄颡鱼、鲖鱼……这些听起来极其陌生的鱼种,原本是苏州河里的"常住居民",共有50多种鱼在此繁衍生息。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中下游河段鱼类几乎绝迹。张效国说,目前经治理后的苏州河已经游进的鱼大约有七八种,但大多仍是一些比较耐污的鱼类,如泥鳅、黄鳝、鲫鱼、麦穗鱼等,因此,离苏州河的彻底治理和完全修复原生态水源环境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据悉,华东师大有关专家曾对苏州河底泥进行了大量勘测,并从中鉴别出19种严重影响水质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待完成了底泥疏浚后,河水将变得更清、环境将变得更美。未来功能颇多亮点发源于江苏东太湖瓜泾口、于外白渡桥处汇入黄浦江的苏州河,全长125公里,在本市境内有53.1公里。普陀区旅游局副局长梁立群说,作为上海的一条主要河流,它已经结束了运输与生产两大功能,开始向旅游、亲水功能转型。原本两岸800多家工厂,目前仅剩下两家。因此,未来的苏州河将给上海市民的文化休闲活动增添更多亮色。
■今年四月正式运营的"水上巴士",目前正在着手夜航准备,并将进一步整合苏州河沿线品牌景观资源,开辟又一条申城黄金旅游线路。
■位于普陀区志丹苑的元代水工遗址,已基本完成考古挖掘,将在现场建设世界一流、别具一格的遗址博物馆,这也将是上海首个考古遗址博物馆,并要将其建成全国面积最大、做工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水利工程遗址。
■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品牌旗舰店、特色餐饮酒吧、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以及休闲会所入驻苏州河沿岸,将之打造成第二个上海"新天地",提升苏州河旅游的产业能级。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