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志:加快推进晋中南煤炭外运通道规划建设

来源:股吧   发布时间:2015-05-20 23:22:25 

大力推动“港城一体化、港带一体化、港桥一体化、陆海一体化”进程,形成现代化、国际化枢纽港和物流中心。在200884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又对日照港赋予了新的使。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在如火如荼的新一轮发展大潮中,人们对日照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厚望———

亲历·讲述:

杜传志的经历“很简单”:从大学毕业那天起,就没离开过日照港。

杜传志的经历“不简单”:走过建港之初的艰辛、敲响港口上市之锣、与竞争对手谋发展,带领日照港人欢庆亿吨大港……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到日照港集团董事长、委书记,近三十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激情、理想运与日照港紧紧连在一起……在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今天,“没有日照港,就不会有今天的日照市”,港口仍是城市最重要的依托。

回首往事,杜传志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会是什么呢?

当记者表明采访来意,杜传志充满了激情。他说:“日照港的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作为一名日照港人,我的一点体会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正是我们有着坚忍不拔的品质,秉承为追求美好愿望而矢志不渝的精神,敢于‘亮剑’的气魄、勇于践诺的决心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才有了一个个美好愿望的实现,才有了中国沿海最年轻的亿吨大港。”

改革开放的“缩影”

“在荒滩上起步建设、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壮大,日照港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缩影。”

1982年,杜传志大学毕业,来到了日照港。此时的港口,既无城市依靠,又无老港依托。然而,大家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和“建港”精神。

在艰苦的条件下,日照港人率先推行工程投资包干,创新施工工艺,引进网络管理技术,科学安排工期,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开敞式煤炭专用码头。19865月,石臼港通过国家验收,获国家银质工程奖、施工鲁班奖,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并入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十大水运工程的首位,成为我国通向世界的又一座桥梁和改革开放的对外“窗口”。

日照港从一诞生,就处在我国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没有吃过一碗计划经济“安逸饭”。但是,日照港毫不迟疑地转入了生产、建设、经营并进,探索创新的时期。

纵观建港时期的艰辛岁月,可圈可点的大事太多太多。尤为重要的是,1986年,利用煤码头一期工程节余的1800万元资金,建成1个万吨级杂货泊位,这是日照港从单一煤炭输出港口向综合性大港迈出的实质性第一步。

跨出第一步后,19911月,石臼港总体布局规划得到交通部和省批复。综合性港口的蓝图第一次在人们面前展开……

20069月交通部正式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明确了日照港专业化煤炭装船港,大型、专业化的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天然气、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设施,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的布局,指明了日照港发展的规模、定位和方向。日照港规划岸线也由原来的9.8公里延长为24.9公里,由80个泊位、1亿吨以上规划能力扩大到253个泊位、6亿吨规划能力。从综合大港直指国际一流强港,日照港向新的目标飞翔。

“转身”而来的铁矿石

“认准了事情,就必须坚持下去,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二十年崛起亿吨大港,根源在于,几代日照港人矢志追求的信念从未改变。”

“南有北仑(宁波)、北有石臼”,这是中国铁矿石运输格局的论述中,关于铁矿石接卸港最佳选址的论断。因此,在煤一期码头建设时,就预留和规划了矿石接卸的位置,初步设想在煤炭泊位的前端。但当时,国内冶金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紧缺的外汇还不足以支撑矿石大量进口。

港口发展瞬息万变,随着青岛港铁矿石泊位的建设,“南有北仑,北有石臼”的声音在行业内渐行渐远———

此时,日照港煤炭运输在港口吞吐量中的比重达到 70%以上,“只吐不吞”的港口,使大量运输煤炭的车辆不得不空车而返,单一煤炭输出港的地位未能得到扭转。

20018月,分管港口建设及前期工作的杜传志建议,在石臼港三期工程中规划建设铁矿石泊位。从煤炭泊位前端“转身”至东港区三期工程,一个工程“走”了两遍前期工作,花费了大量精力。

但就是这一“转身”,为亿吨大港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11月,庆祝日照港吞吐量突破亿吨之际,一组数据摆在我们面前:铁矿石占据了港口吞吐量的“半壁江山”———54%的份额。

成功“转身”,何其困难。

20044月国家发改委于烟台召开的“渤海湾地区港口规划”座谈会上,并没有“日照港建设铁矿石泊位的议题”。然而,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列席代表出现的杜传志,抓住了这次机遇,全面汇报、四处说,日照港建设铁矿石泊位的地理条件,空车而去的浪费,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坚持,再坚持———

尘埃落定。铁矿石泊位终于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20万吨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相继建成投产,使日照港与中西部腹地形成了“钟摆式”双向运输的新格局,港口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天道酬勤。在今天的全国铁矿石进口量排名中,宁波—舟山两市口岸合计居第一位,日照港居第二位。

“南有北仑,北有石臼”,日照港人用验证了最初的论断。

“亮剑”与“捏汗”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是成功的基石。日照港人拥有敢于‘亮剑’的气魄和雄心,有抓住机遇勇于践诺的决心,更有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势,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2003117,日照市调整了日照港务局领导班子。

2003518,日照港务局和岚山港务局企业部分实行联合,组建了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

按照市委、市部署,新一任港口领导班子提出,用四年的努力,使港口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

此时,两港吞吐量只有3000多万吨,能力严重不足,功能单一,经营观念落后。而“亿吨大港”究竟是什么样子,通过怎样的路径能够得以实现,都是模糊的概念。为此,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根本是不现实的。

敢于亮出跨入亿吨大港行列之“剑”,敢于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这就是日照港人的精神和气魄。同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冶金行业的快速膨胀也给亿吨大港目标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时间,大规模建设以势如破竹之势直逼黄金海岸线。日照港建成装卸设备世界专业化程度最高、工艺最先进、国内规模最大、泊位水深最深的20万吨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全国沿海港口前沿吃水最深、后方堆场最大、现代化管理程度最高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创下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

2006520,日照港开港开放二十周年的日子到来,作为日照港董事长的杜传志却毅然决定,把庆祝二十周年与亿吨大港放在年底一并举行。

如果年底港口吞吐量没有突破亿吨,怎么办?

其实,杜传志手里也捏了一把汗。对港口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让他信心百倍。但如果遇到逆势,也只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

20061125,全港欢腾、全市欢庆,日照港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比原定2007年实现亿吨大港目标整整提前了一年。以短短20年成就这一目标,在世界港口发展史上也属凤毛麟角。

“软着陆”与“软实力”

“没有永远的对手,也没有永远的伙伴。在港口博弈中,要看着前方的路,走好脚下的路,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发展’。”

1993年,日照港在全国一片“姓资”和“姓”的讨论中开了大门,与韩国大宇水泥合作,将一个2.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出租50年,并建设韩国大宇日照港粉磨站。从此,日照港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中石油、中石化、济南钢铁、莱芜钢铁、青岛港、澳大利亚力拓、巴西CVRD……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6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直接参与日照港建设和经营。

日照港为啥人缘那么“好”?

——— 合商赢,先得“让”。让合作伙伴能赢,在别人的机遇中发展自己。

——— 合商赢,需有“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对港口发展有利,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也可能变成合作伙伴。

——— 合商赢,要选“精”。合作伙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精选、优选合作者,通过市场竞争,逐步整合港口资源,改变结构,实现“软着陆”。杜传志如此作答。

为了拉长“短板”,日照港与青岛港合作发展集装箱业务。在泊位、堆场建设用地吃紧的情况下,日照港专门让出地块,把山水集团、大宇水泥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请进港区。日照港还自己投资2000多万元,把皮带输送线直接修到了后方粮油企业的加工车间。让地还不要紧,日照港还把码头也“让”出来,五大钢铁与日照港同建设经营矿石码头,都是典型例证。

“软实力”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日照港以“管理效益年”为主线,全面推行精细化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