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国人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声
舟山:中国人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声
今年7月5日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纪念日。在170周年前,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其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舟山是个重灾区,也是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本文根据英方档案和中方档案史料,对舟山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探讨,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舟山是英国政府图谋侵占的首要目标
舟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中部,是沿海航线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进行海上贸易的理想地方。
舟山被英国人所认识,是在明朝嘉靖年间。这一时期原始积累时期的欧洲葡萄牙等国殖民者来到舟山双屿港(今六横)进行走私贸易并在双屿港设立市政厅等组织。
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侵略者在这一时期虽然已经注意到了舟山,但它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掠夺印度,并强迫当地农民栽种罂粟,为他们下一步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行充分的准备。
自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明军捣毁葡萄牙殖民者占长达20多年的双屿港后,已垂涎三尺的英国侵略者步葡萄牙殖民者的后尘,企图把舟山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英国商船就常往来于舟山、宁波等地。1685年清政府开海禁,在宁波设浙江海关,1698年在定海道头建造“红毛馆”(俗称西洋楼),为外国商人、船员提供住宿。 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定海建立事务所。不久,清政府考虑英人在浙江等地横行不法,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关闭浙江海关,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处。浙海关定海分署和“红毛馆”均废。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使节团来华,到达的第一站便是舟山双屿港。第二天“克拉伦斯”号等驶进定海锚地。定海在英国人眼里便是“中国威尼斯” 。该使团在谒见皇帝时,提出了“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为通商口岸;英国在北京设立货栈,买卖货物;将舟山附近一个不设防的海岛让给英国,以便英人居住和存放货物……”(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清高宗实录》)等6条要求,乾隆帝对这种分割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予以断然拒绝,并谕令沿海各省督抚加以防备。
1836年,曾随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两次来华的斯当东建议占领中国一个海岛。同年,长期为东印度公司效力的传教士郭士立上书英国外交部,建议占领舟山群岛。1839年11月2日,总部设在伦敦的印度和中国协会主席拉本德复联合大鸦片贩子斯密斯等致函巴麦尊:“我们可以占领北纬32度的大舟山岛。普陀距舟山不过几英里,这些岛屿的占领,以及从那儿对山海关至电白一线海岸的有效封锁,就可使中国人屈服了。”……
英国政府根据义律和鸦片贩子等的多次建议,形成了占领舟山群岛的战略意图。从以上所引的一些英方档案来看,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首先侵占浙江舟山,绝不是偶然的,也并非广州、福建防守严密,侵犯不能得逞而转犯浙江舟山,而是英国政府早有预谋的侵略行动。
二、舟山是鸦片战争的爆发地
目前,史学界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有各种不同的见解。笔者则认为,1840年7月5日下午2时,英国大举入侵浙江舟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国政府虽然早已确定对华武装侵略政策,但林则徐在1839年6月虎门禁烟,给英国政府发动这场可耻的鸦片战争提供了一个借口。
第二,英军从1840年6月下旬侵入广东海域,在封锁珠江、顺犯厦门的过程中,英舰“布郎底号”在厦门递交《英致中国钦命宰相书副本》时发生冲突,英舰“布郎底号”向岸上放了几炮,并未引起规模战斗。其实从英方档案来看,英军并未准备在广州进行规模战斗。英军侵入广东,封锁珠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前奏,不能说就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
第三,英军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把进攻的第一个目标选择在舟山。 1840年7月4日,英军留下战舰和运输船各一艘,封锁厦门,牵制福建,由海军司令伯麦率舰船直扑舟山。到港后,伯麦等给定海总兵发出战书,扬言中国方面必须在7月5日下午2时前“献出”定海,否则开炮攻城。定海知县姚怀祥、水师总兵张朝发等将令拒不投降。5日下午2时,海军司令伯麦下令开战,“威里士厘号”首先开炮,接着“康威号”、“鳄鱼号”、“巡洋号”等相继开炮,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战争爆发后,张朝发率水师2000余人在城外道头奋力抗击,接战不久,张朝发左股受伤,游击钱炳焕也受了伤,游击罗建功、王万年,守备龚配道等先后退至镇海。英军在定海道头登岸。姚怀祥带领城内官兵奋力抵抗。至四更时,英军从东门梯城而入,定海城被英军攻陷。姚怀祥退出北门,行至普慈寺时,投梵宫池殉国。此次战斗从5日下午2时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这是中英双方首次大规模的正式交战,从而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定海之战,是英国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的战争,也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丧师失地的败仗,正是由于这次战争,改变了中英双方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战前的格局。可以说英国政府发动对中国侵略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是从浙江定海被占开始的,这是中国近代史辛酸的开端。
三、舟山是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
纵观整个鸦片战争,中英双方进行规模战斗约有十余次,其中在浙江的有第一次定海之战、镇海之战、乍浦之战和第二次定海保卫战等。特别是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指挥的第二次定海保卫战,血战六昼夜,是鸦片战争中最有力的一次抵抗,是中英开战以来的一次血拼。
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会议议定:英国政府不同意缴还定海准其在香港寄居、通商的章程即《穿鼻草约》;舟山必须重新占领;义律必须召回;派遣璞鼎查爵士前去担任全权公使。 5月31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指示璞鼎查重新占领舟山,强迫清政府接受如下条件:第一,中国必须全部赔偿鸦片的损失和英国两次远征军的费用。第二,割让沿海岛屿,保证英国侨民的安全和商业交往的自由。第三,英国人对厦门以北中国沿海各重要城镇拥有贸易权。
璞鼎查根据巴麦尊的训令,于6月5日偕海军司令巴加离开伦敦。 8月21日,英军北犯闽浙沿海。 8月30日,定海总兵葛云飞正在定海城北住宅为即将撤离的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饯行,突然接到英国侵略军于8月26日攻占厦门,继续北犯的报告,王锡朋、郑国鸿两总兵当场表示仍然留在定海协助防守,并要求到最危险的土城驻防。
英军自9月5日离厦门北上后,因风向不顺,动力不一,无法全队一致行动。这支侵略军有军舰“威里士厘号”等6艘,测量船“班廷克号”1艘,武装汽船“复仇神号”等4艘,运输船19艘,陆军约2000人,加上各舰船兵弁水手合之陆军一并计算,兵力超过4000人。
英国侵略军原准备先进攻镇海、宁波,再占领舟山,由于天气恶劣,舰船无法会集镇海。9月25日,英军舰船先后会集在第二集合地点黄牛礁外。随后两英军司令分乘“复仇神号”和“弗莱吉森号”侦察舟山的防御工事。此时定海城从小竹山到城东青垒头已横筑了一道土城,上有267个炮眼,架着95门不同口径的大炮。定海城上架着41门大炮。晓峰岭上有一个清军阵地。城东南的东岳山,兴建了镇远城,又称振威城。
9月26日,英军数次攻打定海,均被葛云飞督兵击退。9月28日早晨,英舰“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复仇神号”攻打晓峰岭并用小舟运兵在竹山门登陆,郑国鸿率兵施放抬炮,英军死伤不少。
今年7月5日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纪念日。在170周年前,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其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舟山是个重灾区,也是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本文根据英方档案和中方档案史料,对舟山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探讨,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舟山是英国政府图谋侵占的首要目标
舟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中部,是沿海航线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进行海上贸易的理想地方。
舟山被英国人所认识,是在明朝嘉靖年间。这一时期原始积累时期的欧洲葡萄牙等国殖民者来到舟山双屿港(今六横)进行走私贸易并在双屿港设立市政厅等组织。
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侵略者在这一时期虽然已经注意到了舟山,但它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掠夺印度,并强迫当地农民栽种罂粟,为他们下一步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行充分的准备。
自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明军捣毁葡萄牙殖民者占长达20多年的双屿港后,已垂涎三尺的英国侵略者步葡萄牙殖民者的后尘,企图把舟山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英国商船就常往来于舟山、宁波等地。1685年清政府开海禁,在宁波设浙江海关,1698年在定海道头建造“红毛馆”(俗称西洋楼),为外国商人、船员提供住宿。 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定海建立事务所。不久,清政府考虑英人在浙江等地横行不法,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关闭浙江海关,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处。浙海关定海分署和“红毛馆”均废。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使节团来华,到达的第一站便是舟山双屿港。第二天“克拉伦斯”号等驶进定海锚地。定海在英国人眼里便是“中国威尼斯” 。该使团在谒见皇帝时,提出了“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为通商口岸;英国在北京设立货栈,买卖货物;将舟山附近一个不设防的海岛让给英国,以便英人居住和存放货物……”(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清高宗实录》)等6条要求,乾隆帝对这种分割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予以断然拒绝,并谕令沿海各省督抚加以防备。
1836年,曾随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两次来华的斯当东建议占领中国一个海岛。同年,长期为东印度公司效力的传教士郭士立上书英国外交部,建议占领舟山群岛。1839年11月2日,总部设在伦敦的印度和中国协会主席拉本德复联合大鸦片贩子斯密斯等致函巴麦尊:“我们可以占领北纬32度的大舟山岛。普陀距舟山不过几英里,这些岛屿的占领,以及从那儿对山海关至电白一线海岸的有效封锁,就可使中国人屈服了。”……
英国政府根据义律和鸦片贩子等的多次建议,形成了占领舟山群岛的战略意图。从以上所引的一些英方档案来看,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首先侵占浙江舟山,绝不是偶然的,也并非广州、福建防守严密,侵犯不能得逞而转犯浙江舟山,而是英国政府早有预谋的侵略行动。
二、舟山是鸦片战争的爆发地
目前,史学界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有各种不同的见解。笔者则认为,1840年7月5日下午2时,英国大举入侵浙江舟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国政府虽然早已确定对华武装侵略政策,但林则徐在1839年6月虎门禁烟,给英国政府发动这场可耻的鸦片战争提供了一个借口。
第二,英军从1840年6月下旬侵入广东海域,在封锁珠江、顺犯厦门的过程中,英舰“布郎底号”在厦门递交《英致中国钦命宰相书副本》时发生冲突,英舰“布郎底号”向岸上放了几炮,并未引起规模战斗。其实从英方档案来看,英军并未准备在广州进行规模战斗。英军侵入广东,封锁珠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前奏,不能说就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
第三,英军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把进攻的第一个目标选择在舟山。 1840年7月4日,英军留下战舰和运输船各一艘,封锁厦门,牵制福建,由海军司令伯麦率舰船直扑舟山。到港后,伯麦等给定海总兵发出战书,扬言中国方面必须在7月5日下午2时前“献出”定海,否则开炮攻城。定海知县姚怀祥、水师总兵张朝发等将令拒不投降。5日下午2时,海军司令伯麦下令开战,“威里士厘号”首先开炮,接着“康威号”、“鳄鱼号”、“巡洋号”等相继开炮,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战争爆发后,张朝发率水师2000余人在城外道头奋力抗击,接战不久,张朝发左股受伤,游击钱炳焕也受了伤,游击罗建功、王万年,守备龚配道等先后退至镇海。英军在定海道头登岸。姚怀祥带领城内官兵奋力抵抗。至四更时,英军从东门梯城而入,定海城被英军攻陷。姚怀祥退出北门,行至普慈寺时,投梵宫池殉国。此次战斗从5日下午2时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这是中英双方首次大规模的正式交战,从而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定海之战,是英国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的战争,也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丧师失地的败仗,正是由于这次战争,改变了中英双方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战前的格局。可以说英国政府发动对中国侵略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是从浙江定海被占开始的,这是中国近代史辛酸的开端。
三、舟山是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
纵观整个鸦片战争,中英双方进行规模战斗约有十余次,其中在浙江的有第一次定海之战、镇海之战、乍浦之战和第二次定海保卫战等。特别是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指挥的第二次定海保卫战,血战六昼夜,是鸦片战争中最有力的一次抵抗,是中英开战以来的一次血拼。
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会议议定:英国政府不同意缴还定海准其在香港寄居、通商的章程即《穿鼻草约》;舟山必须重新占领;义律必须召回;派遣璞鼎查爵士前去担任全权公使。 5月31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指示璞鼎查重新占领舟山,强迫清政府接受如下条件:第一,中国必须全部赔偿鸦片的损失和英国两次远征军的费用。第二,割让沿海岛屿,保证英国侨民的安全和商业交往的自由。第三,英国人对厦门以北中国沿海各重要城镇拥有贸易权。
璞鼎查根据巴麦尊的训令,于6月5日偕海军司令巴加离开伦敦。 8月21日,英军北犯闽浙沿海。 8月30日,定海总兵葛云飞正在定海城北住宅为即将撤离的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饯行,突然接到英国侵略军于8月26日攻占厦门,继续北犯的报告,王锡朋、郑国鸿两总兵当场表示仍然留在定海协助防守,并要求到最危险的土城驻防。
英军自9月5日离厦门北上后,因风向不顺,动力不一,无法全队一致行动。这支侵略军有军舰“威里士厘号”等6艘,测量船“班廷克号”1艘,武装汽船“复仇神号”等4艘,运输船19艘,陆军约2000人,加上各舰船兵弁水手合之陆军一并计算,兵力超过4000人。
英国侵略军原准备先进攻镇海、宁波,再占领舟山,由于天气恶劣,舰船无法会集镇海。9月25日,英军舰船先后会集在第二集合地点黄牛礁外。随后两英军司令分乘“复仇神号”和“弗莱吉森号”侦察舟山的防御工事。此时定海城从小竹山到城东青垒头已横筑了一道土城,上有267个炮眼,架着95门不同口径的大炮。定海城上架着41门大炮。晓峰岭上有一个清军阵地。城东南的东岳山,兴建了镇远城,又称振威城。
9月26日,英军数次攻打定海,均被葛云飞督兵击退。9月28日早晨,英舰“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复仇神号”攻打晓峰岭并用小舟运兵在竹山门登陆,郑国鸿率兵施放抬炮,英军死伤不少。
今年7月5日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纪念日。在170周年前,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其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舟山是个重灾区,也是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本文根据英方档案和中方档案史料,对舟山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探讨,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舟山是英国政府图谋侵占的首要目标
舟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中部,是沿海航线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进行海上贸易的理想地方。
舟山被英国人所认识,是在明朝嘉靖年间。这一时期原始积累时期的欧洲葡萄牙等国殖民者来到舟山双屿港(今六横)进行走私贸易并在双屿港设立市政厅等组织。
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侵略者在这一时期虽然已经注意到了舟山,但它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掠夺印度,并强迫当地农民栽种罂粟,为他们下一步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行充分的准备。
自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明军捣毁葡萄牙殖民者占长达20多年的双屿港后,已垂涎三尺的英国侵略者步葡萄牙殖民者的后尘,企图把舟山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英国商船就常往来于舟山、宁波等地。1685年清政府开海禁,在宁波设浙江海关,1698年在定海道头建造“红毛馆”(俗称西洋楼),为外国商人、船员提供住宿。 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定海建立事务所。不久,清政府考虑英人在浙江等地横行不法,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关闭浙江海关,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处。浙海关定海分署和“红毛馆”均废。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使节团来华,到达的第一站便是舟山双屿港。第二天“克拉伦斯”号等驶进定海锚地。定海在英国人眼里便是“中国威尼斯” 。该使团在谒见皇帝时,提出了“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为通商口岸;英国在北京设立货栈,买卖货物;将舟山附近一个不设防的海岛让给英国,以便英人居住和存放货物……”(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清高宗实录》)等6条要求,乾隆帝对这种分割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予以断然拒绝,并谕令沿海各省督抚加以防备。
1836年,曾随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两次来华的斯当东建议占领中国一个海岛。同年,长期为东印度公司效力的传教士郭士立上书英国外交部,建议占领舟山群岛。1839年11月2日,总部设在伦敦的印度和中国协会主席拉本德复联合大鸦片贩子斯密斯等致函巴麦尊:“我们可以占领北纬32度的大舟山岛。普陀距舟山不过几英里,这些岛屿的占领,以及从那儿对山海关至电白一线海岸的有效封锁,就可使中国人屈服了。”……
英国政府根据义律和鸦片贩子等的多次建议,形成了占领舟山群岛的战略意图。从以上所引的一些英方档案来看,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首先侵占浙江舟山,绝不是偶然的,也并非广州、福建防守严密,侵犯不能得逞而转犯浙江舟山,而是英国政府早有预谋的侵略行动。
二、舟山是鸦片战争的爆发地
目前,史学界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有各种不同的见解。笔者则认为,1840年7月5日下午2时,英国大举入侵浙江舟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国政府虽然早已确定对华武装侵略政策,但林则徐在1839年6月虎门禁烟,给英国政府发动这场可耻的鸦片战争提供了一个借口。
第二,英军从1840年6月下旬侵入广东海域,在封锁珠江、顺犯厦门的过程中,英舰“布郎底号”在厦门递交《英致中国钦命宰相书副本》时发生冲突,英舰“布郎底号”向岸上放了几炮,并未引起规模战斗。其实从英方档案来看,英军并未准备在广州进行规模战斗。英军侵入广东,封锁珠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前奏,不能说就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
第三,英军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把进攻的第一个目标选择在舟山。 1840年7月4日,英军留下战舰和运输船各一艘,封锁厦门,牵制福建,由海军司令伯麦率舰船直扑舟山。到港后,伯麦等给定海总兵发出战书,扬言中国方面必须在7月5日下午2时前“献出”定海,否则开炮攻城。定海知县姚怀祥、水师总兵张朝发等将令拒不投降。5日下午2时,海军司令伯麦下令开战,“威里士厘号”首先开炮,接着“康威号”、“鳄鱼号”、“巡洋号”等相继开炮,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战争爆发后,张朝发率水师2000余人在城外道头奋力抗击,接战不久,张朝发左股受伤,游击钱炳焕也受了伤,游击罗建功、王万年,守备龚配道等先后退至镇海。英军在定海道头登岸。姚怀祥带领城内官兵奋力抵抗。至四更时,英军从东门梯城而入,定海城被英军攻陷。姚怀祥退出北门,行至普慈寺时,投梵宫池殉国。此次战斗从5日下午2时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这是中英双方首次大规模的正式交战,从而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定海之战,是英国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的战争,也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丧师失地的败仗,正是由于这次战争,改变了中英双方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战前的格局。可以说英国政府发动对中国侵略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是从浙江定海被占开始的,这是中国近代史辛酸的开端。
三、舟山是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
纵观整个鸦片战争,中英双方进行规模战斗约有十余次,其中在浙江的有第一次定海之战、镇海之战、乍浦之战和第二次定海保卫战等。特别是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指挥的第二次定海保卫战,血战六昼夜,是鸦片战争中最有力的一次抵抗,是中英开战以来的一次血拼。
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会议议定:英国政府不同意缴还定海准其在香港寄居、通商的章程即《穿鼻草约》;舟山必须重新占领;义律必须召回;派遣璞鼎查爵士前去担任全权公使。 5月31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指示璞鼎查重新占领舟山,强迫清政府接受如下条件:第一,中国必须全部赔偿鸦片的损失和英国两次远征军的费用。第二,割让沿海岛屿,保证英国侨民的安全和商业交往的自由。第三,英国人对厦门以北中国沿海各重要城镇拥有贸易权。
璞鼎查根据巴麦尊的训令,于6月5日偕海军司令巴加离开伦敦。 8月21日,英军北犯闽浙沿海。 8月30日,定海总兵葛云飞正在定海城北住宅为即将撤离的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饯行,突然接到英国侵略军于8月26日攻占厦门,继续北犯的报告,王锡朋、郑国鸿两总兵当场表示仍然留在定海协助防守,并要求到最危险的土城驻防。
英军自9月5日离厦门北上后,因风向不顺,动力不一,无法全队一致行动。这支侵略军有军舰“威里士厘号”等6艘,测量船“班廷克号”1艘,武装汽船“复仇神号”等4艘,运输船19艘,陆军约2000人,加上各舰船兵弁水手合之陆军一并计算,兵力超过4000人。
英国侵略军原准备先进攻镇海、宁波,再占领舟山,由于天气恶劣,舰船无法会集镇海。9月25日,英军舰船先后会集在第二集合地点黄牛礁外。随后两英军司令分乘“复仇神号”和“弗莱吉森号”侦察舟山的防御工事。此时定海城从小竹山到城东青垒头已横筑了一道土城,上有267个炮眼,架着95门不同口径的大炮。定海城上架着41门大炮。晓峰岭上有一个清军阵地。城东南的东岳山,兴建了镇远城,又称振威城。
9月26日,英军数次攻打定海,均被葛云飞督兵击退。9月28日早晨,英舰“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复仇神号”攻打晓峰岭并用小舟运兵在竹山门登陆,郑国鸿率兵施放抬炮,英军死伤不少。
当时,大雨昼夜不停,平地积水很深,给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连生火煮饭的地方也很难找到。负责守军粮食供应的定海厅同知舒恭受亲自带领厅署官员把食品送到将士手中,并与守军一起与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战斗。但是,每个士兵每天只能分到6条香糕、9只光饼,合计不到半斤。以后每人昼夜只能得到稀饭3碗。为了激励士气,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亲自到各营慰抚。定海民众得知定海守军吃饭困难,自发地冒着生命危险把饭菜送到前线,并与守军并肩作战。
10月1日早晨,英军利用大雾掩护,倾巢出动,展开了全线进攻。英国侵略者在五奎山炮队的炮火掩护下,分成两个纵队强行登陆。镇守在晓峰岭的王锡朋指挥将士连续击退英军的9次进攻,后与敌展开肉搏战,击毙英军20多名。当英军再次逼近时,王锡朋左冲右突,杀敌多人,不幸被英军炮火打中,壮烈殉国。所部武举朱汇源等,也力战而死,晓峰岭失陷。
英军又从晓峰岭分兵两路,进攻定海城,一路沿山脊南下,进攻竹山门。郑国鸿一边指挥一边顽强地坚持战斗,后中弹身亡,竹山门失陷。
英军第二纵队由第四十九团、水兵和海员组成乘战舰“摩底士底号”及轮船“皇后号”辅攻东港浦,并轰打东岳山炮台,葛云飞率部奋勇还击。这时从晓峰岭、竹山门退下来的士兵报告了各处失守和王锡朋、郑国鸿殉难的消息,葛云飞感到形势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便将印信交给随从,命所部200余人分段把守。英军纷纷乘舢板强行登陆,攻破竹山门的英军又侧翼夹击土城,葛云飞亲自斩杀敌兵数十人,并率领200余人与敌展开肉搏战,葛云飞负伤40多处,突然被枪弹打中左眼,又被英军劈开面孔,英勇捐躯,实现了他“城亡人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