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年轻的土地

来源:山东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24:3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沧海桑田的变化往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但在黄河三角洲,仅仅在几个月时间里就能实现。坐看海陆变迁,这种气概,只有在黄河三角洲才有。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处。黄河像一条黄色的巨龙,携带着大量泥沙滚滚而来,一路奔腾咆哮,冲入渤海湾内,染黄了大片海面。黄河水每年把10多亿吨的泥沙从内地搬运到它的入海口处,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公里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生成世界上最“新鲜”的陆地,也为中国创造出几十平方公里的“年轻”土地。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土地,离海越远的地方形成时间越早。从内陆沿河道往海边走,便能浏览海陆变迁的全部过程:

在黄河三角洲,最先看到的地方大多已经变成绿油油的农田,村落的红砖瓦房点缀其中,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越往前走,土地越年轻,人类活动的痕迹越少。开阔的原野上长满了芦苇,秋天到时,金黄色的芦苇随风舞动,洁白的芦花波浪般翻涌。望不到边的芦苇荡里,有无数的河湾和水塘,这里是鸟类最理想的栖息地。

黄河三角洲正好处于北亚地区的候鸟迁徙通道上,良好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到候鸟迁徙季节,三角洲的芦苇荡变得热闹非凡——丹顶鹤在浅水湾里翩翩起舞;大天鹅在水面上优雅地梳理羽毛;各种野鸭在芦苇丛中时隐时现;水岸交接处,娇小的水鸟奔忙觅食。天空中更是喧闹——左一队洁白的鹭鸟,右一列黑色的鸬鹚,有时几千只海鸥齐飞,遮天蔽日。每年几百万只候鸟把这里作为迁徙的“中继站”,黄河三角洲给它们的长途旅行提供了一个安全而舒适的避风港。

离海更近的地方是淤泥滩涂。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大海的地盘,如今却被黄河“攻占”下来,成为陆地的一部分。海水并不甘心退却,在滩涂上留下一条条、一片片的蓝色水湾。海水的盐度让大多数植物难以生长,几种耐盐碱的蒿草成为新土地的拓荒者。

再往前就到了真正的“水陆交汇的战场”——黄河码头。站在码头上,举目远望,茫茫的黄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分不清哪里是河水、哪里是海水。码头长长的栈桥有好几百米,一直延伸到水面很远的地方。桥下的水涌动着黄色波浪,水中翻滚的泥沙,似乎正表达着扩展疆土的决心。

后记:

黄河口淤地是我国温暖带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各类野生动植物达1528种,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20万亩畜牧草、10万亩速生林、13万亩人工柽柳林、50万亩人工芦苇,与黄河口的天然植被浑然一体,共同构筑起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景观线;作为亚洲鸟类迁徙的“中转站”,黄河口湿地常年有256种鸟类栖息,总数达400多万只;国家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及众珍禽纷纷来这里栖息繁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