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科学发展观领航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27:5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经过多年的实践,山东东营找准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定位,那就是严格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走高效发展的路子,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带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结构在这里实现漂亮“转身”

东营又称“油城”,是依托油田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及早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新型接续产业,与石油产业比翼齐飞,奏响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强音。

在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建设起高端产业区。2009年以来,引进了近30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今年316日,又有总投资105亿元的17个项目集中开工。目前,东营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大项目超过60个,投资额超过250亿元,开发区全力推进高端产业区建设,引进建设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高温超导产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机械等产业领域。目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批准进区加工制造业项目529个,总投资517亿元;已投产工业企业1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9家,发展势头强劲。东营市还依托东营港,建设临港产业区,将石油化工、盐化工及深加工项目,集中布局在这个产业区。目前,已引进了一期投资120亿元的大唐发电、投资40亿元的海科化工等一批大项目,临港产业区投产在建项目已有13个。20099月份,东营市与中海油正式签署了合作建设东营港及转让中海化工股权协议,目前,中海油物流园项目进展顺利。

在培育转型“新亮点”的同时,东营着力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与中海油合作改造小炼化企业;与美国休斯敦市开展战略合作,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对现有轮胎企业进行整合,实行错位发展,形成整体竞争力。

不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发展高端产业,都离不开投入。2009年,实施投资过亿的技改项目131个,完成投资196.3亿元,全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 730亿元,同比增长30%。当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值的比重已达到21.62%。以石油产业为主的东营经济结构在这里初步实现了漂亮“转身”。

高效生态在这里得以完美阐释

天苍苍、野茫茫,苇荡丛生,海天一色,壮观阔远是黄河入海口独特的景观。黄河三角洲有着广袤的土地,有着充满魅力的景致,有着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得天独厚优势。

东营充分利用15.3万公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独特资源,建立生态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河海交汇、湿地生态”的原生态特色,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生态旅游胜地,全力培育黄河入海口这个世界级品牌。目前,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正式批复,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和汽车野营地。

黄河三角洲农业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条件非常好。这里土地广袤,草茂林丰,非常适合畜牧业发展。这里还有长达 413公里、拥有180万亩滩涂的海岸线,具备发展生态高效渔业的自然条件。东营在这片区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区,按照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和现代生态畜牧业基地两个板块展开建设。东营规划建设的现代渔业示范区,总面积30万亩,4.1万亩示范区起步区基础工程全面完成,已有雨润集团等一批大企业落户产业区;3万亩养殖区投入生产,研发中心开工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基地规划已经编制完成,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东营大片土地是1855年黄河“夺清入海”之后形成的新淤地,土壤盐碱程度高,造林绿化难度大,林木覆盖率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彻底改变黄河三角洲脆弱的生态环境,东营在城乡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五年投入22亿元,造林1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25%以上。去年投资6.4亿元,植树1782万株,绿化面积12.5万亩,主要交通干线基本实现全路域绿化。与此同时,东营近年来先后投资1亿多元,实施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湿地修复工程,修复湿地15万亩,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点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东营将力争再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打造黄河绿洲。东营着力打造“黄河水城”,从治理贯穿城区的广利河起步,沿河开发建设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科技公园、清风湖景区和岸线整治,实现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

当前,在黄河三角洲上,自然生态旅游业、规模高效渔业、高水平畜牧业相得益彰,原生态湿地系统、“三网”绿化工程、黄河水城辉映成趣,日益彰显东营生态城市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高效生态经济在这里得以完美阐释。

对外开放在这里尽情释放魅力

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这一宏伟事业,仅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利用整合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实现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在全球范围内培植资源的能力。

东营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主战场的优势,高举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旗帜,实施“巩固香港、提升东盟、深化日韩、突破欧美、拓展非洲”的全面开放战略,实行“合纵连横”,加强区域合作。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东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展成效斐然。在对外开放中,东营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橡胶轮胎、造纸、石油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木制家具为骨干的产业集群,产品出口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2家。东营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累计执行外国专家引进项目300余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200余项,建成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1处,省级示范园3处。

东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发挥石油城市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胜利油田改制企业开拓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市场,开展国际能源开发合作。围绕东营资源消耗型产业,鼓励企业采取战略投资、跨国并购、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以石油、天然橡胶、铜矿、木材等资源为重点,逐步在境外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鼓励支持东营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到国家和省建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聚集发展,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对外开放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增添了不尽的能量,黄河三角洲在对外开放中释放着科学发展的无穷魅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