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新型潜艇(来源:解放军画报 代宗锋摄)
2010年4月,由东海舰队数艘导弹驱逐舰、潜艇、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我国东海出发,远航至宫古岛东南公海海域,进行远海实兵对抗训练,逐渐实现远海训练常态化。
前不久,人民海军潜艇部队又传出喜讯:中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潜艇圆满完成极限深潜、水下高速、深海发射战雷等系列试验和训练考核,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和作战要求,标志着中国新型潜艇全面形成作战能力。
潜艇,是现代军舰中最神秘的舰种,是现代武器装备中的骄子,是水下突击的战略力量。
在2009年庆祝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的海上阅兵方阵中,最先接受检阅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和新型常规潜艇。它的身姿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
中国潜艇,与水面舰艇、航空兵、岸防部队和陆战队构成中国海军的五大兵种,成为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海上钢铁长城。
我们循着中国潜艇部队建设发展的脉络,追寻它五彩缤纷的航迹……
潜艇博物馆的历史珍藏
最近,在大连旅顺口中国第一个潜艇博物馆,记者见到了新中国第一代潜艇艇长、潜艇博物馆创建者、海军某基地原副司令员王世昌将军。这个亚洲唯一的潜艇博物馆刚刚对外开放。这里陈列着中国海军第一艘常规潜艇“旅顺口”号。潜艇博物馆馆长王世昌将军拿出珍藏多年的潜艇照片和资料,向记者揭开了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诞生的神秘面纱。
2006年12月的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某新型潜艇首航入列授旗。
授旗仪式结束后,胡锦涛先后登上两艘新型潜艇视察,深入到每一个战位,仔细询问装备的质量和性能,他反复叮嘱艇上官兵,要学好管好用好新装备,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
2009年4月,接受检阅的战略核潜艇。(来源:解放军画报 黄彩虹摄)
目前,我国潜艇的数量与总吨位比初建时期增长了几十倍:新型常规动力潜艇静音性能取得突破;海战场上的自持力、生存能力、突防能力以及攻击能力大幅跃升;战术核潜艇、战略核潜艇实现智能化、信息化。
当初,我国海军潜艇部队只有4艘原苏联援助的老式潜艇,总吨位不过2000多吨。这支潜艇部队经过准备阶段、初建阶段、发展阶段,现已进入全面向现代代迈进的阶段;潜艇装备也由购买、仿制阶段进入自制阶段。自当年一座仅能保障4艘小型潜艇的潜艇基地,经过改造、扩建,现在能保障更多潜艇的各种需要。像这样的潜艇基地,已在黄海、东海、南海等地相继建成,形成了强有力的海军潜艇基地保障体系。
流动的 “水下发射井”
记者曾多次乘坐我海军常规潜艇和导弹核潜艇,采访水下发射鱼雷以及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我海军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始于80年代初期。记者亲历了潜艇发射运载火箭的情景:
记者登上核潜艇,只见粗圆高大的火箭发射筒,一排排整齐地竖立在导弹舱内;数不清的管路、电缆,蛛网似地缠绕、盘结在“水下龙宫”;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仪表、设备计算机,井然有序地布满舱室;闪烁着红绿色彩的指示灯,如繁星点点,琳琅满目。
艇长介绍说,核潜艇是我国工业和科学先进水平的缩影。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核潜艇最大的特点是隐蔽性好、续航力大、生存力强,有较大的突击威力。一些先进的国家无不把眼光投向海洋,竞相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用于发展核潜艇这个流动的“水下发射井”。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壮观情景。(来源:解放军画报 王松岐摄)
关于核潜艇这次发射水下运载火箭的情景,记者曾作了如下的现场描述:“记者亲临现场一览‘巨鲸’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壮丽景观,潜艇在平静的海面上犁开一道雪白的浪花,尔后缓缓钻入墨绿色的‘龙宫’。发射的关键时刻来到了,‘轰隆’一声巨响,只见观察船正前方的海面上,冲起了几
中国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标志着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有了新的飞跃。
走向深蓝的 “水下长征”
潜艇从近海投向大洋怀抱。电波像一双双无形的手,将天空、陆上、海里的检测仪器联成一体;指令、数据、信息如水银倾泻,充斥三维世界。随着潜艇一次次向极限冲击,一道道新纪录在中国海军诞生了。蹈海的中国“蛟龙”再一次彰显了自主创新的豪迈。
由于潜艇常年出没于大海深处,人们很难看到它的踪迹,于是,人们心中不免会生出许多疑问来,例如:潜艇为什么能上浮或下潜?潜艇在水下是如何航行的?艇员在水下呼吸的氧气来自何方?记者带着疑问钻进深深的潜艇舱内,随着潜艇远航太平洋。
“丁零零……”一阵铃声过后,指挥员命令:“水上二级部署,第二更开始接更,非更人员开始午餐。”跟随海军潜艇执行远航训练任务的记者,被官兵请进了“海底雅间”——空间狭小的舱室就餐。鱼雷舱空间大,是全艇最大的“雅间”,舱内没有桌子,副鱼雷长将一盘盘的饭菜沿着过道一字儿排开,官兵们席地而坐。蛟龙犁海,饭菜飘香。记者发现,主食有米饭、馒头、包子等,菜品有红烧带鱼、炒小白虾、烧牛肉等,水果有西瓜、苹果等,和岸上伙食水平不相上下。
艇长给记者揭开谜底:随着冷藏室、冰柜等落户舱室,官兵远航也能吃上6大类32个品种的营养配餐,海鲜肉类、蔬菜水果已成家常便饭。
潜艇在水下静悄悄潜航。艇长告诉记者:潜艇的上浮和下潜是通过艇体内的许多大小水柜调节实行的。当向水柜内充水时,直至潜艇的重量大于它所受的浮力,潜艇就下潜;相反,当把水柜中的水排出去以后,潜艇的重量小于受到的浮力,潜艇就上浮;而当水柜的水使潜艇的重量等于受到的浮力时,潜艇就会悬浮在水中,在相应的深度自由航行。现代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氧气一般来源于氧气再生药板、氧烛和电解制氧装置等设备,以维持艇员生命的需要。
潜艇上浮(来源:解放军画报 记者王松岐摄)
记者在狭小的潜艇舱室内,感觉空气还是清新的。但艇内气温很高,浑身热得汗水直淌。艇员干脆穿着背心短裤在操纵机器装备。潜艇水下远航训练是艰苦的,艇员们不仅要战高温,还要战风斗浪,绕暗礁,闯险滩,顶急流,克服一个个复杂海况。
更为称奇的是我海军核潜艇首次远航大洋,创造了90昼夜的“水下长征”。核潜艇最为突出的优点便是“航程无限”。1987年元旦,伴随着欢庆礼花的升空,新华社首次报道了中国核潜艇创水下远航新纪录的消息,披露了中国核潜艇部队远航能力的情况。
这次核潜艇远航,创造了我国潜艇水下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速度最高的纪录,总航程23625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
核潜艇的这次远航,主要进行了深海最大自给力的试验,在这次试验中,中国核潜艇在深海长达数月之久的穿峡谷、走暗流,打破了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最大自给力84天的纪录,显示了我国核潜艇良好的机动性、隐蔽性、适航性和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创造了中国潜艇史上的新纪录。
潜艇部队: 将军的“摇篮”
潜艇是海军人才的基地、将军的摇篮。目前,海军由潜艇部队走出的上将就有3位,中将和少将有四五十位。海军两任司令员张连忠上将和张定发上将,都是潜艇兵成长起来的海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也当过核潜艇艇长。
潜艇部队以艇长、部门长、士官训练为重点:对艇长、部门长,以提高作战指挥能力为主;对士官则以培养专业基本技术技能为主。
艇长从优秀的部门长中选取,而后送潜艇学院学习,主要学习潜艇战术等课程。艇长学员经考试合格后,分配到潜艇实习;再经考试合格者,才被任命为艇长。接着继续按训练大纲完成各科目训练,考试合格者,则为全训艇长。潜艇艇长全训后,将继续进行强化训练。有的艇长还被派往国外留学深造,使他们成为驾驶现代化装备的排头兵。
361潜艇重振雄风破浪出航。(来源:解放军画报 刘文平摄)
曾被举国关注 “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