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今年海洋灾害新动向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1:08 
福建省是海洋灾害多发省份。入夏以来,如何应对、预防今年的海洋灾害,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昨日就我省今年海洋灾害的趋势,以及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采访了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有关专家。

三类灾害威胁最大

专家表示,影响福建省的海洋灾害主要有台风、赤潮和风暴潮三类。日前,福建省公布了今年的海洋灾害预测。台风方面,据福建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将有4—5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福建省,其中,夏季可能有1—2个较强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福建省。赤潮方面,据省海洋与渔业局863项目赤潮监测预报组分析,今年福建省近岸海域可能发生16—20起赤潮,与去年基本持平。4—7月是福建省赤潮高发期,今年至目前,福建省已发生5起。预计今年闽东海域将是赤潮多发区域,有可能发生10起左右。主要是台山列岛、四礵列岛、福宁湾和三沙湾一带。风暴潮方面,伴随着4—5个台风(热带风暴)的影响,分析预计将会有1—2次大风暴潮影响福建省。主要时段可能发生在7—9月。

近几年,赤潮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专家表示,生产生活污水的过量排放,给海洋带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海中一些特殊生物——赤潮生物便会急剧而大量地繁殖起来,从而形成赤潮。它会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有些赤潮生物还会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剧烈增水现象,能使海平面升高,伴随大浪巨浪,造成海水漫滩、盖堤、淹没农田和村庄等。因为夏秋季节的风暴潮往往与台风相伴而生,所以往往被人们混为一谈。风暴潮是否成灾,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与天文大潮或高潮位期相重叠。如果刚好风暴潮发生在天文大潮或高潮位期间,就可能出现灾害。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海洋灾害的防范高度重视,群众对海洋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觉配合政府的号召,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海洋灾害给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三管齐下提早防范

针对今年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专家提醒群众要积极应对,尽量把防范措施做在前头,减少因灾损失。特别要注意从三个方面防抗海洋灾害。

一是在渔业防台风方面。首先,应根据重要渔港和天然避风港湾的渔业防台风预案,在台风到来时,按照气象预报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做到应避风的渔船要全部渔船进港避风。同时,根据预报的台风风力情况,按照防台风预案的要求,渔船进港后对不同马力的渔船上人员要实施撤离上岸。有关部门还要尽早安排好外来避风船只人员上岸的避难场所。其次,应注意安全转移。海上渔排和内陆库区大水面大网箱渔排上的居住人员,要服从当地政府的指挥,在台风到来前的一定时限内,有序地主动撤离上岸,不可掉以轻心。其三,对台风过境之后,短时间内的风平浪静要特别警惕。因为,平静之后紧接着往往又将是强劲的“回南风”,因此广大群众不可麻痹大意,应等台风警报完全解除之后,再下海抢救网箱和渔排。

二是在赤潮灾害防范方面。赤潮重点是给海水养殖业造成重创,给食品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当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赤潮发生警报后,重点区域的政府应及时告知发生赤潮区域的渔民和养殖群众,注意不要在赤潮区域捕鱼,尽可能地拖移网箱。对笼鲍鱼等,也可以采取沉降避灾。同时,注意不要给渔场、虾塘换水。赤潮发生时,相关地区要停止采收滩涂贝类,待赤潮过后,经检验没有毒素残留,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后,再采收上市。因赤潮造成的死鱼,绝对不能上市或加工销售。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要严格把关,切实加强对赤潮发生区域的监测和鱼类、贝类的检验工作。

三是在应对风暴潮的严重威胁方面。发生在我省的风暴潮大多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容易酿成财产毁灭和人员伤亡等巨大灾难。因此,应对风暴潮,必须提前开展病险海堤的除险加固。在台风将要登陆或台风将严重影响范围内的海边低洼处的群众,要尽早组织撤离、搬迁。同时要做好渔排加固、渔船加锚加缆。灾害过后,往往容易发生病害流行,应做好病害监测等各项防病治病工作,防止病害蔓延。


作者:福建日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