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向齐鲁网记者介绍黄三角区域发展规划(记者 张晓博 摄)
陈光向齐鲁网记者介绍黄三角区域发展规划 (记者 张晓博 摄)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全国网络媒体黄河三角洲采访考察活动启动前夕,齐鲁网独家专访了山东省省长助理、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光。陈光,这位"生在黄三角,长在黄三角,喝着渤海边咸水长大"的改革弄潮儿,20年前因大胆改革享誉全国。如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又一次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说起黄三角,陈光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他对黄三角这片土地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渤海湾也是大海也是蓝色也是文明,黄三角建设的希望在走向海洋——
陈光:有信心也有决心把黄三角建设的事情办好
——我生在黄三角,长在黄三角,是喝着渤海边咸水长大的
【齐鲁网】:20年前,您的名字就响遍全国,那时候,您以大胆改革著称,被称"陈卖光"。如今,作为省长助理,您来掌舵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当面对这一国家战略,您是否仍有面对当年国有企业改革时的那种激情?这次在黄河三角洲建设中,对您个人来说,您准备的怎么样了?
陈光:我生在黄三角,长在黄三角,是喝着渤海边咸水长大的。十二岁开始在盐场打工,在小清河里摸鱼,我对这片盐碱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的粗犷性格也是在这里养成的。后来我到山区干县委书记,那里缺水,整天为找水、治水动脑子。有次出差去北京路过东营过黄河大桥,看到那滚滚的黄河水,眼馋得不得了,心想咱什么时候能到黄河边上工作,就不为缺水发愁了。1997年,组织上真的派我到黄河边上工作了,那是鲁西南的菏泽市,四省交界,900万人,黄河入鲁,最先就进入菏泽,途经4县,
黄河三角洲建设着力点转向北部,面向大海
——渤海湾也是大海也是蓝色也是文明
【齐鲁网】: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项国家战略。同样地处沿海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都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并都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也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应该说让山东人扬眉吐气。在您看来,这项国家战略究竟对山东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光:黄三角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山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巨大的潜力,一旦发掘出来,会推动山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黄三角地区有
实现这一目标,对区内各级党政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行,固有的领导方式也不行。还须实事求是、转变观念、果断地调整领导工作的着力点。还须明确黄三角建设的希望在走向海洋,唤醒这片沉睡百年的盐碱地。还须转力向海,明确渤海湾也是大海也是蓝色也是文明。还须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北部,面向大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科学发展。
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坚决不上高耗能、高耗水、高耗原材料,多占地和有污染的项目
【齐鲁网】: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建设被冠以"高效生态"的名称,这似乎有别于其它的三角洲开发以及经济区的建设要求。您如何理解这里的"高效"和"生态"?省委、省政府对此有怎样的要求?
陈光:所谓"高效生态",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建设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循环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对这方面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中心环节。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遇到矛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坚持生态优先,坚决不上高耗能、高耗水、高耗原材料,多占地和有污染的项目,坚持低碳,循环发展。要按照规划要求,新上一批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大项目,也要有大投入。
十年开发建设 黄三角必将媲美长三角、珠三角
——探索一些新的做法,走出自己的路子
【齐鲁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开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经验?在今后建设中我们将汲取他们哪方面的经验?您能预测一下将来黄河三角洲在中国的地位会像长三角、珠三角这么重要吗?
陈光:珠三角和长三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开放开发,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最突出的是:以思想解放引领开发建设,以科技进步促进开发建设,以民营经济搞活开发建设,以人才聚集支持开发建设,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开发建设,等等。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转方式、调结构,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探索一些新的做法,走出自己的路子。
黄三角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较,资源优势更突出,区位优势更独特,发展的腹地更广阔,功能定位更高,经过十年开发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其在中国的地位将会像珠三角、长三角同样重要,对此我深信不疑。
起草《黄三角条例》 争取早日立法
——黄三角区内6市19县都是主战场,一千万人民都是主力军
【齐鲁网】:黄三角涉及6个地市19个县区,形成"四点"、"四区"、" 一带"的布局框架,您能简要解释一下这个布局以及各地市在整个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吗?规划出台之后,坊间就有在黄河三角洲建设中东营、滨州谁主沉浮之说,滨州和东营有没有真的主战场?如何处理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关系,做好整体发展?
陈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一个整体,规划对四点、四区的功能特别是产业发展重点做了具体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避免重复建设,不搞恶性竞争。国家和省对黄三角建设实行区域发展统一规划。陆地海洋统一布局,重要资源统一管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调动和优化配置。黄三角区内6市19县都是主战场,一千万人民都是主力军。滨州和东营都要扩大城市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建成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大城市。县城都要加快发展,争取成为中等城市。加强重点城镇建设,对临港小城镇赋予必要的城市管理权限。
为了正确处理好各市县之间的关系,省里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抓规划的学习和宣传,同时制定好三十一个专项规划,用规划引领和制约各市县的行动。二是抓园区审批和重大项目的立项,各个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必须明确,不能想干什么干什么。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重大项目,不立项,不供地,金融不支持,环保部门不审批。三是起草《黄三角条例》,争取早日立法,用法律规范各市县的行为,保证黄三角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