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岙 土墩上的文明之光

马岙 土墩上的文明之光

来源:舟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5:30 

马岙先民用过的石臼土墩遗址

吧历史不仅仅是靠文字来记载,有时一抔黄土、一把石器,一幅高挂于宗祠的绘画,或一片残缺的陶瓷,都是历史沉默而有力的言说者。

走进马岙,无时无刻不被这种沉默所震撼。古民居、古驿道、古窑址、古庙、古烽火台,以及古民谣等构成了马岙神秘而又辉煌的史前文明。勤劳骁勇的马岙先民踏独木舟从河姆渡漂流而来,与大海厮守相伴,与土地为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了以渔猎和稻作高度相结合的独具魅力的海洋文化内涵。

历史选择了马岙,马岙这块海边沃土同样孕育了6000年的灿烂文明。走进马岙,呈现在我眼前的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古文化遗址,以及颇具特色的民俗、民风。它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脉相承,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绚丽瑰宝。

马岙,作为人类海洋文化的摇篮之一、舟山文明最初的发祥地,我们每一个海岛人都非常珍重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广袤土地,珍重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山一水、一瓦一石,一草一木,同时也殷殷期盼它再度群芳荟萃,熠熠生辉。

古老而神奇的马岙,你从远古款款走来,走进我们的视野……

时光倒流至20世纪中叶,文明开化的岛民们从厚厚的泥土中翻出了一块块石器和陶片,如:釜、罐、陶鼎、石斧、石刀、石锛、石耕田器及骨锥等,面对这些分别出自商周、秦汉、隋唐至宋、元、明、清等各朝代500余件文物,怎不令人感叹。我们的祖先大约在6000年前,就已经居住在马岙,由此说明中华民族的文明不仅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有过辉煌,在海岛,在舟山同样有过金属般的撞击。

那玲珑剔透的石块、光润透亮的兽骨、锋利无比的石镞、褐绿色的花纹及象征人类信仰的原始图腾,暗示着时间的度量与年代的久远。

沉重的石犁浸透了先祖的血汗,犁过了一个古老的岁月;褐色的铜器已缀满先祖的激情与睿智;厚实的石锛闪烁出生命之根;器具上的小小圆孔让人读出“水滴石穿”的意志与毅力;还有用红土和灰土烧制的印花陶瓷,虽然残缺不全,图案模糊,但依然委婉韵致,散发出咄咄逼人的光芒。

是的,面对一件件在历史长河中碎裂的风物,我们暂且克制激动的情绪,小心翼翼地掸去历史的尘埃,开始阅读一段若隐若现的历史,解读华夏先祖留存给我们的精神脉动,切切感念孤峙海中我们的先祖渔、猎、农、耕并举的劳动场景和生活场景。

马岙镇古称“景陶”,据《单奇洞碑志》石印残本记载,清代定海名儒王亨彦曾为该碑志提过一跋:“宣统庚戍,画分自治区,子夜安清更易乡名,余以陶氏《解元陶椿卿》为吾望族,人所景仰,因以景陶两字易马岙。 ”

马岙位于舟山本岛西北部,面积25平方公里。地处黄大洋、灰鳖洋、岱衢洋汇集处的三江口,它曾是历史上连接岱山、宁波、上海、嵊泗的重要商埠。在大唐开元年间,从三江口到定海城北修建了一条长约14公里的逶迤古驿道,道路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并饰以八卦、几何、动物等图案,驿道上原建有七座驿亭和七座庙,一间供百人修养生息的客栈。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历史发展到今天,现只存一座驿亭,一间在风雨中飘摇的客栈和残缺的石桥,长长的驿道被荒草掩埋,失去了往日的容颜。但从深深的马蹄印中,我们仍可想像当年过往商贩摩肩接踵的喧嚷场景及商埠的繁华。

自古以来,马岙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的自然生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定居在这里的人们,并给予他们丰饶的物产、殷实的生活。据《定海县志》记载,唐开元年,曾拟马岙为县城。

走进马岙,当一处处文明遗址伫立于你面前,伫立于天地间时,你便深切地感受到那凝聚在血液中火与力融合成的生命热忱,以及无法扼制的长久据守于6000年未曾泯灭的博远、宏阔、沉静、激越的生存形态。今天,它们穿越数千年的时空,蕴含希冀与展望从先祖那里呼啸而来,紧紧地揪住了我们的视野和记忆。

经文物考古部门调查,马岙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均分布在马岙南端风景秀丽的卧佛山脚下的盆地内,距海仅3.25公里。共有99墩,虽然大小不一,高低错落,但墩墩都有新石器文化遗存和遗址。遗址群总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时代5处,东周时代15处,文化层厚1.5~2米。土墩由熟泥土堆积而成。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有洋坦墩、凉帽墩、长墩、姑娘坟墩、大柏树墩、庄墩、明珠墩等8个古墩遗址。

马岙博物馆外景

马岙博物馆内景

最早(即1979年)被发现的是唐家墩,该土墩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墩台高出地面1.3~1.6米。人们在该土墩20平方米的试挖区,挖掘出大量的属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其中还有国内罕见的特大石犁、唐三彩、铜镜和金钗等,唐家墩遗址群的发现,证实了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处繁荣的原始村落,我们的祖先就在土墩上劳作、生息、繁衍。它与舟山群岛上发现的“白泉遗址”、“孙家山遗址”相比较,规模最大,文物最丰富,具有鲜明的海岛个性,其文化内涵属河姆渡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

难怪杭州大学教授毛昭晰来马岙考察后,欣然挥毫“马岙遗址,海岛之光”。

我们从出土的一件件石簇、一块块兽骨、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铁器等农耕用具、纺织用具、狩猎用具、捕捞用具,充分证实马岙先民的聪明才智与荣耀。

马岙文化自新石器时代起,并未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并未出现过断层,相反到了商周以后取得了更新更快的发展。春秋以后,随着铁器的产生,人类抵御野兽、征服自然的能力加强,马岙的先民逐渐

万川归海,万族归宗。这是华夏与东瀛两个民族的相识之处。

马岙古遗址的发现还为崇尚光明的东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实物佐证,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考古专家千里迢迢3次来到马岙探源寻根,其中一位日本专家看了印有稻谷痕迹的新石器时代陶片后感慨地说:“对马岙的考察收获很大,可以说日本弥生时期的稻作文化和马岙关系密切,是中国大陆经这里传入日本的,并宣告马岙是中日文化传播的中继地。 ”

是的,当文明的曙光向天地发出第一声祷告时,人类就直立于大地之上,天空之下。鸿蒙的精神开始觉醒并向着无限高远的境界延伸……

如今的马岙,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众人驻足之地。勤劳、善良的马岙先民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经杭州大学旅游开发中心调查评估,可开发利用的景点达40余处。如神秘的古文化遗址群、庄严肃穆的庙宇、阅尽沧桑的古驿道、古石桥,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唐家古民居建筑群、幽深的古龙眼井等,还有千姿百态的奇峰与异石、奇花珍树,广阔无垠的大海、丰富罕见的海洋生物、美丽的海岛风光、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及丰厚的人文资源,这些都构成了马岙独特的海洋文化遗韵及独具魅力的海洋文化旅游格局。

时间穿梭,大地无言。

无论是散落在荒草之地的片片瓦砾,还是夕阳下的断壁残垣;无论是颓然倒下的雕像,还是隐匿在晦暗光线中斑驳的器具,它们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深深的喟叹,还应有启迪、鼓舞、传承,还能滋养和激起现代人重新创造的勇气。

徜徉于马岙的各个角落,我的眼光急切地游移于这些风物里,思绪不时穿透时间之光,任我感叹、追念和触摸那些飘落于千年风霜里先祖的足印……

是的,在马岙,一切都那么真实地还原着历史。

悠长整洁的青石板路面、精致的砖雕木刻门窗,一间间留着古商号印迹的街旁店铺及伫立在大地之上的文物、史迹,它们像是从沧桑中溜出来的一页页志书,历历向世人倾诉着它命运多舛、饱经风霜的岁月。

是的,在马岙,让我们清晰地窥探到了先民们晃动在时光灯影里的忙碌身影……

晨曦暮霭中,先人黝黑健壮的背影,起伏于一垄垄田野;烈烈的海风吹拂,渔夫凭借混浊的烈酒,扯帆扬舟出入茫茫大海,高亢有力的渔民号子响彻整个苍穹;忽明忽暗的油盏灯下,温顺的女人正用纤手纺纱织布,孕育生命……

是的,这是一块幸福吉祥、神奇智慧的土地,同时又是一块充满诱惑、欣欣向荣的土地。今天,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一颗感恩的心感念它的富足,领受先人丰厚的馈赠并感谢和珍重历史的恩赐。

杲杲之日跃出东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便开始了一天愉悦的劳动、创造和收获。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