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交通两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拟报科技奖
5月25日上午,记者从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获悉,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承担的“新型船舶引航系统”和“近海环境桥梁混凝土耐久性和施工技术研究”两个科技成果日前分别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主持的专家鉴定。
由全国航海、路桥及计算机等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新型船舶引航系统”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海环境桥梁混凝土耐久性和施工技术研究
”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两个科技成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新型船舶引航系统”科技成果项目通过鉴定后,拟申报中国航海学会的科学进步奖。(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璐璐 通讯员 金永昌 张永霞)
“新型船舶引航系统”由青岛港引航站与厦门集美大学联合研发,主要是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网络通讯、掌上智能电脑(PDA)等先进技术,基于青岛港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青岛港航标、航道、锚地、泊位等助航信息,为青岛港引航站的监控中心和各个移动终端开发建设集船舶实时信息采集、显示、查询、监控等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于
“近海环境桥梁混凝土耐久性和施工技术研究”由市公路管理局与长沙理工大学于2007年5月联合开展实施。该成果主要进行了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设计,提出了桥梁结构各组成部分的耐久性(氯离子扩散、盐冻)指标,给出了混凝土组成,并在国内冰冻海域桥梁建设中首次成功采用大掺量普通矿粉(比表面为400-450,掺量60-70%)的技术,同时,该成果提出了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成功地指导了青岛滨海公路南段一期工程建设,为提高我国冰冻海域桥梁混凝土耐久性找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