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涛动研究获重要进展
本报讯 以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罗德海教授为首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研究团队,依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泰山学者”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北大西洋涛动产生的动力学机制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该成果对了解北大西洋涛动的生命起源以及与西风急流和风暴路径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北大西洋涛动是北半球大气中一个显著的、南北向翘翘板式的低频振荡,它不但影响欧亚天气和气候,而且还影响全球海洋和陆地生态,它与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的长期变化有调控作用,因此其动力学机制及可预报性问题是国际大气科学家和海洋科学家高度关注的重要科学课题。
已有的研究表明,北大西洋涛动和大气阻塞都是由行星尺度波与天气尺度波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虽然已有的理论研究能解释北大西洋涛动和大气阻塞的平均状态,但无法解释北大西洋涛动和大气阻塞的生命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行星尺度波与天气尺度波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大气动力学研究的难点问题,理论上一直没得到解决。罗德海教授及其合作者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提出了处理行星尺度波与天气尺度波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气阻塞和北大西洋涛动产生的新的理论模型,从而为大气阻塞和北大西洋涛动的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王 启 张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