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送星入苍穹——中国太原卫星发射指控中心发射“海洋一号B”卫星侧记
2007年4月11日上午,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10时30分,在距发射塔3公里处临时搭设成的观礼台上,人头攒动。人们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第二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升空。
发射场上,顶端安放着“海洋一号B”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傲然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在阳光照射下,乳白色的箭体熠熠生辉。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蓝色大字赫然醒目,顶端的五星红旗分外鲜艳。
一切庄严肃穆又令人期待。
10时50分,记者按要求套上鞋套后快步进入指控大厅,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换上特制的蓝色工作服。
此时,指控大厅内忙碌但井然有序。身经百战的几十名操控人员端坐在前排的计算机前,进入了临战状态,做着发射前的最后测试。他们神情专注,严阵以待。
大厅前方,标有北京时间、发射时间、倒计时、发射状态、发射场区天气实况的3块LED显示屏,轮番播放着来自发射现场的录像和气象云图。
所有一切,都预示着又一个辉煌壮丽的时刻即将来临!
10时57分,发射场进入30分钟准备。随着指令的下达,各测控站的准备状态报告顺次传来。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指令发出后,发射场上的工作人员开始迅速撤离塔架。
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2分钟准备......时间在一分一秒的靠近那个神圣的时刻。指控大厅内,每一个指令都会牵动起无数人的神经。而此时,记者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儿,周身的血液也沸腾起来。
11时26分,“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进入1分钟准备。大屏幕显示,搭在火箭身上的塔架慢慢收回,星箭组合体仿佛与塔架及其他地面设施完全脱离,火箭处于临发射状态。
50秒、40秒,30秒,20秒......
指控大厅内,气氛骤然紧张,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紧紧盯住前方的屏幕。
“10,9,8,7,6,5......”火箭发射开始10秒倒计时。
“点火!”“起飞!”
11时27分,大屏幕上,喷射着熊熊烈焰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海洋一号B”卫星拔地而起、直刺云霄。火箭升空产生的强大推动力摇撼着大地,甚至在指控大厅的人也强烈感受到了这种天摇地动的感觉。
来自不同方位测控站的数据,开始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指控中心,洪亮有力的报告声接连在大厅内响起。
在左边的两块大屏幕上,以蔚蓝色北半球和白色的火箭飞行理论曲线为背景的地图上,随即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红色亮点,标示着星箭实际飞行的红色曲线缓缓向前延伸,覆盖了白色理论曲线。屏幕左上角显示着火箭的实时经纬度和高程。右边的屏幕上,绘有火箭飞行速度和高度的曲线相互交织、排列有序,犹如一条条牵着“风筝”的丝线,由技术人员紧紧握住线的另一端。
技术人员面前的小显示屏上,不断跳跃着从各测控站传来的火箭和卫星的飞行参数。各种令人目眩的数字、曲线、画面等不停滚动,显示着火箭的飞行状态。技术人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些以极快速度刷新的数据,紧密监视着星箭的飞行情况。
“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二级飞行”“二级发动机关机”......火箭飞行报告一个接一个传入指控大厅。
终于,在飞行797秒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太阳能帆板随即展开,卫星进入距地球798公里,倾角98.5度的太阳同步圆轨道。
“本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徐宏亮宣布了此次卫星发射的结果。
语音未落,大厅内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指控中心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人脸上都荡开了灿烂的笑容。
自始至终神情凝重的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天上终于又有我们的海洋卫星了!”
此时,蔚蓝色背景的大屏幕被喜庆的中国红所取代,“热烈祝贺‘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圆满成功”的字样赫然出现在屏幕上。屏幕上方打出的“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牢记使命、为国争光”16个大字,生动地诠释了中国航天人和海洋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追求。
而此刻,在浩渺无际的太空中,这颗刚刚升空的小卫星正以骄人的姿态骄傲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海洋观测正大踏步迈入空间遥感海洋观测的新时代。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