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菱鲆产业喜忧录

来源:马学信 郭敏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0:25 

大菱鲆主产于大西洋东部沿岸,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又称“多宝鱼”和“蝴蝶鱼”,是名贵的低温经济鱼类。大菱鲆因生长快、肉质鲜美,发展前景广阔,而被专家引进,为国人餐桌上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大菱鲆引进山东14年来,从育苗到养成,风雨兼程,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的辛酸与喜悦。大菱鲆刚上市时,价格曾高达600多元/千克,高额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养殖户的眼球,养殖大棚几乎一夜之间遍布胶东沿海,大菱鲆成为人们养殖的“新品”,整个产业年产值一度超过30亿元。但没过几年,大菱鲆的市场价格就开始下滑,目前已滑落到50多元/千克左右。随着价格的一路走低,养殖户心急万分。

一朝引进大菱鲆 七载攻破育苗关

1980年冬,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教授在英国考察,了解到大菱鲆在英国的养殖和研究发展较快,认为比较适合在我国北方沿海养殖,决心将其引入国内。1992年8月,首批200尾大菱鲆鱼苗经过长途跋涉,终于从遥远的欧洲海滨来到山东沿海安家落户,开始了它在中国的成长之路。
引之易而生之难。大菱鲆的育苗技术堪称世界难题,长期被欧洲国家列为专利技术。引进时英方只提供了实验鱼苗,却未提供人工繁殖的任何技术细节。这意味着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雷教授的课题组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雌鱼卵子的成熟度很难掌握,不是采不出卵就是过熟了,有时即使采出了成熟卵,也没有成熟优质的雄鱼相匹配。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把每尾排卵的亲鱼都做好标记,逐尾记录它的排卵间隔时间和质量。经过几年的艰苦摸索,终于找到了大菱鲆亲鱼狭窄的排卵“窗口”及排卵的高峰和低峰节律。大菱鲆的早期育苗也属世界性难题。因为它的卵径小,自身携带的营养少,必须细心呵护,及早提供适宜的饵料,否则就全军覆没。更严重的是它的发育早期有鳔器官的发生和消失过程,开鳔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早期鱼苗的成活率。雷教授带领科技人员,反复摸索,终于查清了鳔器官的形成和充气规律,对水质、充氧和营养进行了合理调节,掌握了这一关乎早期育苗成败的关键技术。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雷教授率领的课题组经过长达7年的攻关,终于完成了繁殖和养殖系列工艺探索,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闯过了育苗难关,并取得了1年内多批育苗、平均育苗成活率17%(欧洲的平均成活率一直浮动在10%~15%)、年育苗总量超过100万尾的好成绩。经专家评审,其技术成果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雷霁霖教授也被人们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
此时,雷霁霖教授及其课题组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知道,要使一个品种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后,雷霁霖教授及其课题组又潜心投入了引种驯化、苗种养成、亲鱼培育、苗种生产、中间培育、商品鱼养殖,以及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鳔器官发育等一系列基础研究项目当中,并首创了大菱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突破了人工条件下育苗、大规模工厂化养殖等技术障碍,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北方养殖业的设施水平和技术水平。从此,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在山东沿海异军突起。

养殖大棚遍沿海 产业做大30亿

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宋说,2000年,一尾大菱鲆的鱼苗平均可以卖到10多元钱,成鱼在200元~300元之间。仅大菱鲆一项,公司的年利润就在1000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直接参加养鱼的就业人数有近6000人,带动建筑、打井、饲料、渔药、设备、电料、水泥制品、塑料制品等相关产业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万人。该市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大菱鲆养殖工业园的朱旺村有300多户搞起了大菱鲆养殖,年利润上千万元,还建起了大菱鲆养殖技术研究中心,鱼苗卖到河北、辽宁等省份。
威海市华新海大海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鲆鲽鱼类良种繁育基地与养殖基地,年生产大菱鲆等名优海珍品良种2亿尾(头)。该公司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公司+基地+养殖户”的产业模式,建立完善的技术指导服务体系,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充分发挥公司优势,组织产品销售,与养殖业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大菱鲆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快在山东沿海形成了大菱鲆养殖经济圈,北起烟台,南到日照,东起西霞口,西至潍坊、东营,大菱鲆养殖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势不可当。同时,还辐射到辽宁、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一带。新的养殖园区不断涌现,尤其北方沿海的工厂化养殖面积平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全国沿海的大菱鲆养殖工厂已有600多家,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左右,年产商品鱼4万吨左右,产值超过40亿元,占世界人工养殖总量的1/3,我国已成为世界大菱鲆人工养殖大国。仅山东省就有大菱鲆养殖工厂500家左右,养殖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左右,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达30多亿元的大产业,居全国首位。

价格突降渔户急 专家支招待再起

正当大菱鲆养殖业飞速发展的时候,近年来,大菱鲆的市场价格却逐渐下滑:300元/千克,250元/千克,200元/千克,100元/千克,50元/千克。5厘米以上的苗种也由10元/尾左右,下滑到1元/尾~2元/尾……
大菱鲆价格的下滑,使不少养殖户的心悬了起来。原因何在?疑团布满了养殖户的脑际。
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袁玉宝说,大菱鲆价格的变动,究其原因有六个方面:一是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商品鱼数量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量。二是养殖业户为各自利益,相互残杀,相互压价,没有统一协调的服务组织。三是市场狭窄,未能开拓市场走向世界。四是商品鱼的规格偏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五是大菱鲆抗病能力差,用药较为普遍,导致人们对养殖的大菱鲆敬而远之。六是受地下水限制,工厂化养殖模式冬天需升温,夏天需降温,能源消耗大,极大地增加了养殖成本。
路在何方?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利民说,要重振大菱鲆的雄风,应面对现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控制养殖规模。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下,优胜劣汰,适当压缩养殖规模,逐步建立起养殖规模与市场容量相适应的规模化生产体系。二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大菱鲆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喜爱的美味佳肴,市场不应局限在国内,应下大力气开拓世界市场。三是按照市场需求,加大商品鱼规格。国外消费者普遍喜爱1000克左右的大菱鲆商品鱼,这样的商品鱼肉厚,裙边胶原蛋白含量高,而山东沿海养殖的商品鱼的规格总停留在400克~600克的水平上,与国外消费者的需求不相适应。四是建立服务机构,统一协调价格。建立海水鱼协会,在价格、规模诸方面形成统一对外的整体,避免相互压价等弊端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五是探索新的既节约能源又不污染近海环境的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六是选育新一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的大菱鲆新良种,使大菱鲆这一优势产业得以延续。
大菱鲆风光何时再现,让我们翘首以待。

2006年8月17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