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能:平凡岗位上的“金牌工人”

来源:威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48:46 

杨新能出席2010年全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记者 丛科 摄)

从一名港口装卸工,到铲车班班长;从普通农民工,到“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从用赤膊、铁锨搬运货物,到驾驶上百万元的铲车工作……26年来,威海港集团员工杨新能始终勤恳努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一线工人的奋斗之歌。

“干,咱就把它干好”,这是杨新能坚持了26年的工作理念,也是他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在26年的工作生涯中,杨新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成为一名真正的“金牌工人”。

1984年,刚满20岁的杨新能从农村老家来到威海港,成为一名普通的港口装卸工。

当时港口的工作条件简陋,最基本的搬运工作都是徒手完成。面对像火碱这样的腐蚀性化学原料,很多装卸工都不愿意搬运,经常会出现旷工、偷工等现象。可杨新能对此却毫不畏惧,一天的装卸量可达六七吨。

1989年杨新能被调至铲车班,成为一名铲车司机。凭着一股勤奋刻苦的工作劲头,他的操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提高。三个月后,他就熟练掌握了别人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学会的铲车装卸技能,成为班内业务骨干。19906月,杨新能顺利当选为铲车班班长。

此后,杨新能以岗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期间他没旷过一天工,没请过一天假,每年累计加班量都在一百个工作日以上。

2005年底,一场暴雪堵住了港口到电厂的运煤路。按照以往的经验,大雪封路后,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运出大量煤炭。“我们自己开路也要把电煤及时运出!”杨新能不顾天寒路滑的危险,开着港口的铲车就上了路,硬是在厚厚的雪层里开出一条十几公里的电煤“补给线”,创造了大雪封门情况下的搬运量记录。

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不仅体现在紧急情况的应对上,更渗透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不论严寒或是酷暑,只要需要铲车班员工的地方,杨新能总能冲上去,也总能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杨新能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并激发着每一个人,多年来,杨新能所在的班组一直都是威海港的优秀班组,2007年荣获全国水运系统“安全优秀班组”称号,2008年获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随着威海新港的建设,港口吞吐量连年增加,杨新能带领全班20多名工人钻研机械性能,苦练操作技能,改进工艺流程,使全班平均单机装卸效率提高了50%,由原来的每小时200吨提升到每小时300吨,创造了威海港装卸效率的新记录。今年1月份,杨新能带领班组完成输煤38万吨的最高月度记录,达到平时运输量的两倍!

面对一系列荣誉,杨新能很坦然:“我需要做和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是威海港这个大家庭培养了我,所以我付出再多都值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