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基础山东得天独厚

来源:半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50:1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张曙光:半岛发展蓝色经济,我觉得山东条件和基础得天独厚。山东半岛是多面临海优势明显,就海域的面积,面临的海岸线,条件都很好。此外,山东的海底资源也不错,比如东营一带的石油,都是很好的海洋资源。

发展蓝色经济,目前最重要的是考虑我们发展海洋经济需要运用怎样的商业模式发展。不解决这个问题,蓝色经济的发展很难快速起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

“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得天独厚。”521日下午6时许,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将在22日作为重要嘉宾出席“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并将做“经济转型与蓝色经济的发展”主题演讲。张教授告诉记者,他认为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条件得天独厚。下一步,张教授认为最关键的是政府考虑应以怎样的商业模式进行海洋经济发展。

■优势多面临海优势明显

21日下午6时,记者在酒店采访到刚下飞机匆忙赶来的张曙光教授,虽然年过七旬,但老人精神非常好,在他看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半岛发展蓝色经济,我觉得山东条件和基础得天独厚。山东半岛是多面临海优势明显,就海域的面积,面临的海岸线,条件都很好。此外,山东的海底资源也不错,比如东营一带的石油,都是很好的海洋资源。”张曙光教授告诉记者,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

张教授说,谈到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就不得不提一下青岛,“青岛人才济济,尤其是研究海洋的人才很多,如青岛的大学、海洋研究所等,资源非常集中。”张曙光教授表示,海洋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解决开发的最终力量——人才,新的产业开发,人力资源一旦集中,对解决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开发以及整合资源都很有优势。

■问题有人力优势但不平衡

优势虽然不少,但山东半岛在发展蓝色经济中也有自己的不足,对这一点张曙光教授也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青岛虽然有很大的人力优势,但不平衡。“现在人才数量大,但80%都是搞海洋基础理论和海洋生物的,真正搞海洋开发的,如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人很少,只有20%左右。”对此,张教授表示,青岛现在的状况是不平衡的,“很有必要在这些地方做一些调整”。

此外,还有一个不足体现在海洋开发上的不平衡。“目前的海洋开发在传统产业上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海洋的新兴产业还比较滞后,如海洋生物工程、海水利用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工程等。”

张曙光分析道,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表现在由注重海洋一、二产业发展向注重海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向海洋服务业发展转变。临海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服务业来支撑。山东沿海城市,特别是要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全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考虑运用怎样的模式

“发展蓝色经济,目前最重要的是考虑我们发展海洋经济需要运用怎样的商业模式发展。不解决这个问题,蓝色经济的发展很难快速起步。”张教授说,蓝色经济的发展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要以企业作为主导力量,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商业模式”。

“作为政府,应该考虑如何统一海洋开发过程中间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张曙光认为,目前海洋开发的权责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矛盾就比较多。建议政府在服务上统一,在开发上不可过多干涉。”说到这,张教授建议,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各个城市在海洋开发上可以分工。这样一来,海洋开发会比较充分和有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