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确立为重点打造的“一区三带”之一,将日照作为鲁南经济带的龙头来培育,在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予以倾斜,这对日照市来讲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日照将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一极。日照将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蓝色经济?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效为。
积极打造“三色经济”
赵效为表示,日照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港口、区位、生态环境等优势,围绕“一个总目标”,打造“三色经济”,集中精力做好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一个总目标”就是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所谓“三色经济”,首先是“蓝色经济”,这是主色调,着重于发展海洋产业、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技运用,同时坚持海陆一体发展;再是“绿色经济”,坚持环保优先,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还有“特色经济”,打造日照特色新优势。同时,坚持接轨青岛,联结鲁南,加强与半岛、鲁南各市在海洋经济、基础设施、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产业衔接,特别是把港口这个最大的优势发挥好,为鲁南经济带乃至整个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样一来,日照在整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就会形成重要的一极。在鲁南临港产业带中间,会成为一个带动力量,也会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实现“四个突破”
日照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定位明确、思路清晰,一年多来,日照市在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对此,赵效为告诉记者,一年多来,日照集中精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主要取得了“四个突破”:首先是规划编制的突破。日照编制了日照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带三轴八区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一带”指的是临港产业带,“三轴”指的是南、北、中三条产业发展轴,“八区”指的是八大园区,“十大产业”主要包括适合临港布局的钢铁及配套产业、石化产业,以及汽车、装备制造、浆纸、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
其次是载体建设的突破。在2008年以前,“国”字号园区还是空白。近几年,日照相继争取设立了全国第二个、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和具备“境内关外”政策优势的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港口航运物流服务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实现了“一站式”通关服务。
最近,日照经济开发区又被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日照为核心的鲁南临港产业区被确立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综改方案已经获得省里的批复,下一步还有望上升为国家级的综改试验区。
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包括港口、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三条输油管道和支线机场等,工程量之大、投资之多、带动作用之强,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港口建设方面,按照新一轮的港口发展总体规划,日照计划在29.8公里的岸线上,布局280个深水泊位,远景目标要达到6亿吨的吞吐量、1000万标准箱的运载能力。铁路建设方面,出海口设在日照的晋煤外运铁路大通道已开工建设,青岛-日照-上海高速客运铁路计划今年开工。新荷兖日线、胶新线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提升。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日照港疏港高速和长(春)深(圳)高速日照段正在建设,日(照)潍(坊)高速和岚(山)临(沂)高速正在积极推进。输油管道建设方面,日照到东明、到仪征的输油管道已开工建设,到淄博的管道正在做前期。日照还正在进行日照支线机场的前期规划,并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四是产业发展的突破。日照已连续两年开展了“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目前正在着力推进估算总投资2791亿元的169个大项目,其中的主体是日照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项目。去年,日照还启动实施了八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计划三年实施137个工业调整振兴项目,已经开工建设81个,完成投资131亿元,一批新项目建成投产。2009年,全市蓝色产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0%,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