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奋进—日照港
20万吨、30万吨级矿石码头
新中国成立6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实现了飞跃发展,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体系的开放格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一样,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日照港,在开港20多年时间里,始终秉承“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由开港之初单一的煤炭码头快速成长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沿海主枢纽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港口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完善功能 提升服务能力
日照港1978年选址建港,1982年开工建设,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老一辈港口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仅用四年时间,就建成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煤炭输出泊位。在此后的 20多年来,日照港本着港口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专业化、深水化、大型化、现代化”的要求,积极对接腹地经济发展需要,高标准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包括20万吨、30万吨级在内的矿石、集装箱、散粮、水泥、木片、原油、液化等大型深水专业化泊位相继建成投产,由开港之初仅有的2 个煤炭泊位, 1500 万吨设计能力,快速增加到目前的37 个泊位,1.21 亿吨的吞吐能力。2009年9月2 日,B 型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建设完成,顺利通过由国家海关总署、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外汇管理局四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正式验收,封关运营。港口功能日臻完善,对临港产业的集聚作用更加突出,服务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和原材料运输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科学发展 缔造亿吨大港
日照港人始终秉承“艰苦创业、励志践行、拼搏奉献、激情超越”的企业精神,将港口生产经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1986 年投产当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264 万吨,20多年来,港口生产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2003年随着国家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成立集团公司以来,港口吞吐量更是呈现出迅猛攀升的良好势头,由2003 年的4506万吨,快速增长到2008 年的 1.51 亿吨,年均增长 27.4% 。特别是 2006 年,在开港开放20 周年之际,年货物吞吐量一举突破亿吨,成为全国沿海第9 个亿吨大港。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不利影响,日照港超前谋划,强力应对,主动对接腹地服务需求,在临沂设立鲁南营销中心,先后到广西南宁、山西河津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召开了客户座谈会,到青海西宁和省内的淄博、 潍坊等地举行了港口业务推介会,并根据腹地广大客户的需求,搭建信息快速通道,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原料和销售等问题,在为客户排忧解难的同时,为港口争取了货源。今年1至9 月份,全港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13794 万吨,同比增长 20.3% ,实现了港口生产的逆势上扬。
精细管理 铸造优质品牌
日照港始终坚持管理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调整、精简两级机关,开展“下岗培训、转岗分流、减员增效”活动,到 2003年以来的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和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和岗位业绩考核,再到2006年以来大力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实行定额管理和对标管理,积极引入卓越绩效管理,管理变革不断推进,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三年来,连续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实现了结构优化、能耗下降和效益改善,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1.8%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12.4% ,能源综合单耗年均下降8.4% ,港口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提升生产效率,创造了矿石卸船8016吨/小时的世界纪录、煤炭装船9486吨/小时的全国纪录和木片接卸全国纪录,效率之港、速度之港美名远扬,“阳光港口,传载真诚”品牌享誉海内外。
开放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从1993年顶着各种压力与韩国大宇水泥合作建设水泥专用码头,到近年来坚持“合作凝聚力量、携手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采取出租、出让、租赁等多种形式,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70 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港口对外合作的宽度、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扩大。尤其是今年以来,牢牢把握国家、省、市出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机遇,积极推动合资合作。今年2月,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正式列入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和谐发展 构筑企业文明
自1981年11 月,日照港建设指挥部党委正式成立,和1985年2 月中共交通部党组组建石臼港务管理局党委以来,全港各级党组织围绕港口改革和生产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努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全港员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全港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集团公司成立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集团党委提出了“围绕中心、强化核心、凝聚人心”和“提高能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先后开展了8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特别是今年,集团公司党委以“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强港兴企”为主题,以“保增长、促跨越,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为实践载体,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集团公司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港口自 1991 年开始一直保持了山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集团公司党委 2004 年被山东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06年,分别被中组部和山东省委授予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7 年荣获山东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2008年,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集团公司在对港口发展的历程进行全面回顾、 梳理、 总结、 提炼的基础上,培育出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 2007年日照港“阳光文化”获得山东省文化创新成果奖, 2008年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创新成果”。今年又成功举办了“ 2009——我的阳光故事”阳光文化论坛,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提升了日照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传播了阳光文化。
践行责任 塑造良好形象
港口开港开放以来,日照港一直把服务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最大的社会责任,在推动和促进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恪守诚信经营的价值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6年来,港口行业及衍生产业共吸纳数十万的从业人员,累计产生了351亿元的关税收入。港口所在的日照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冶金、石油化工、粮油加工、木制品加工、浆纸、能源、造船等七大临港产业。日照港还积极关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注重生态文明,投资2亿多元引进木薯干、氧化铝等专用先进卸船设备和工艺,大大降低了粉尘污染;投入6100 万元改造堆场、增加绿化面积;投资3500多万元改造中水利用工程,发展循环经济;购买85 万尾牙鲆鱼和贝类西施舌增殖放流大海,保护海洋环境和渔业生态,促进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办好日照港中学和小学,每年接收地方 400余名中小学生就读。积极参加扶贫济困、救助失学儿童等慈善活动,捐建了2所阳光希望小学。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活动,累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455.4万元,妥善接收安置灾区学生,积极承建援建的活动板房,派出援建队伍赶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参与支援青岛奥帆赛基地浒苔清理工作,累计投入350余万元用于浒苔清理,树立了日照港“阳光港口”的社会责任形象,为港口创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以人为本 共享发展成果
在加快港口建设发展的同时,日照港十分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激励鼓舞员工,培育成就员工,将港口的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营造了人企和谐的良好氛围。开港20多年来,员工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员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由1986年开港时的1559元,增长到2008年的 56651元,增长了35倍多,年均增长17.7% 。员工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持续加大建设改造食堂、候工楼、单身公寓等生产生活设施,员工生活区由原来的一个生活区11 万平方米增加至目前的5个生活区45万平方米,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建立了创建“四好班子”、争创“品牌员工”的有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加强了团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双“H ”通道,完善了员工成长渠道和激励方式。培养锻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职业化员工队伍,实现了员工与港口共同成长。
展望未来 绘就宏伟蓝图
实践雄辩地证明,日照港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精彩缩影,同时,国家的繁荣富强必将有力促进港口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