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最近笔者至高雄出差,在旅馆里看到大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回到台北,在自家的有线电视却找不着。其实不只是大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看不到,笔者在访问大陆时,在大陆可看到的凤凰卫视在台湾的有线电视上也看不到。为什么看不到这些接触频繁的地方华语电视台?」大概是因为两个理由,所以政府不打算让大陆与港澳的电视台落地。
其一,担心出现「单向统战」,大陆的传播媒体会对台湾人民洗脑,灌输不正确的想法,遂行大陆的「统战」企图。
其二,基于「互惠」考虑,因为台湾的电视台、报纸不能自由的在大陆落地,所以我们也不该允许他们的电视台与报纸在台湾落地。
但笔者认为,以这些理由作为阻拦大陆媒体落地,是一种对台湾的民主价值与公民智能没有信心的表现。举例而言,目前台湾人民大多数支持「维持现状」,但我们不可倒果为因,误认维持现状就是最高价值。真正重要的是,台湾人民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倾向维持现状;亦即人民的意向才是最上位的原则。
若有朝一日,台湾的现状被改变了,有两种可能:一是,大陆以武力侵略;二是,台湾人民以公投或其它民主的方式决定改变台湾的定位。前者不必多言,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反对;但后者不管是不是受到「中共统战」影响,重点在于,仍旧必须是由台湾人民基于自由意愿作出改变的决定。在台湾,不论蓝绿两党,一致口径都是「台湾的未来由台湾人民共同决定」。这就表示了统一或独立的选项是开放的。
穷尽心力去阻断台湾人民接触大陆、港澳方面的信息,其实是有违立国的精神。宪法保障言论自由的意义,在于不相信有少数菁英可决定何谓「正确」的言论,也相信在一个多元自由的言论环境,正确的讯息可在公民智能与自由意志下被筛选出来。统一或独立都是选项,让人民看完两边的广告之后再来决定要买什么产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事实上,再好的营销,也要有好的产品来作支撑。以大陆目前的政治体制,中国大陆的宣传再棒,也不会让台湾人放弃目前享有的民主法治。因此,若大陆当局能够为了做好宣传工作,而愿意在制度改革的进程上加速,透过缩短和台湾间的制度落差来争取台湾人民认同,这不正代表「产品」的质量变好了,如果台湾人民因此而认同中国大陆的诉求,这也是多数民意的展现。正如笔者在一九九一年率领海基会同仁,在北京会见大陆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时,笔者即建议吴先生,应以开创性的作法,处理两岸关系发展,不要拘泥于形式,重点应在一国「良」制而非一国「两」制。
至于第二个理由基于「未互惠」,所以否决对岸的电视频道来台湾。换句话说,除非大陆开放台湾的频道落地,台湾就绝对不会开放大陆的频道来台。这种「互惠」的狭隘解释规定,实质上只是剥夺了台湾人民了解大陆发展的管道。
诚然,两岸之间的言论自由有极大的落差,因此台湾的电视频道是否能够落地大陆,尚有问号。但我们不须因此降低台湾的言论自由标准,也不应为保护频道业者而牺牲台湾观众了解大陆的权益。
可惜的是,至今看不到政府在开放大陆媒体来台落地的政策上,展现明晰思维,不但没清楚的「落地战略」,连「落地战术」也显得粗糙,例如有些官员会觉得,把一些两岸事务抓在手里,当作谈判筹码,因此斤斤计较何者要放、何者不放,却不能站在宏观角度,回到台湾所崇尚的信息多元、言论自由、思想彩放的基本价值,大开大阖的迈步改革。
包括总统以及NCC、新闻局与陆委会等相关主管机关都应知晓,成熟的公民社会不用担心中共统战,对于大陆媒体,应放手由台湾的市场来决定。除了欢迎中央电视台,港澳的凤凰卫视及其它报章杂志,更不妨全面开放。中华民国是华人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国家,在民主法治的进展上走在所有华人社会的前端。两岸越多文化交流,才能加速大陆制度的进步,这才是捍卫台湾民主、彰显台湾价值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