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去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让国人前所未有地关注“环保”这个话题。如今,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墨西哥湾再次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自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以后,英国石油公司立即启用钢筋水泥罩封堵墨西哥湾漏油,美国海上警卫队点燃墨西哥湾上泄漏原油以减少污染,乃至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居民“捐头发”期望其能吸附原油,尽管“医院处方”、“民间偏方”都用上了,但面对如打开的自来水龙头,想要拧干冲着水的抹布却着实困难,这些控制漏油的方案效果都很一般。有媒体预计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人类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和过往历史经验表明,漏油事件不仅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将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比如,
这样一起国家级灾难的漏油事件,不仅是给两个月前刚刚宣布部分开禁近海石油钻探的奥巴马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更是给我们一些醉心于经济建设的地方政府以警醒。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一些地方政府痴迷“城市改造梦”,抱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思维,以主观愿望代替集体决定,以长官意志凌驾客观实际,大兴土木的结果是用巨额资金堆起来一座空城,造成巨大的浪费。一些企业所做的项目未通过环评报告就匆匆上马,经媒体曝光后,百般狡辩后才不情愿地“补票上车”。更有甚者,已经被勒令停产的化工企业,却在县政府红头文件的“保驾护航”下起死回生。
从日常生活来看,社会上对于环保的态度,很像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态度。所有的人都知道健康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在生活中,健康可以为所有的事--工作、学习、娱乐让路。同样,对于地方发展来说,一旦环境保护影响了经济发展,那么前者必须为后者让路。
可能有人认为,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经济发展之后,再来聊修补环境也不迟。但是,看看如今在墨西哥湾哭泣的海鸟,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冒破坏环境的巨大风险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做值得吗?